2023-04-10 14:48:02 來源 : 中國工業新聞網
(相關資料圖)
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2023年4月1-2日,由中國企業聯合會、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產業鏈創新發展峰會在深圳市舉行,共同研討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水平,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會上,中國企業聯合會標準化工作委副主任、中關村中慧先進制造產業聯盟專家委主任陳玉濤報告了《工業基礎指數(2022)》。
工業基礎指數代表的是在中高端產品的自主供給能力,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評價體系,客觀表達國內產業鏈關鍵環節自主供給率,反映產業鏈安全性水平,同時反映產業鏈供應鏈完整性、韌性、可靠性與穩定性。該指數有利于正確引導企業、地區、行業提升工業基礎發展水平,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據了解,自2017年起,中國企業聯合會與聯盟組織開展了工業基礎指數研究工作。從科學性、系統性、客觀性、可操作性、共性等五個原則出發,建立了工業基礎評價指標體系;從產業規模、市場份額、發展水平三個維度進行剖析;以制造強國十大重點領域80余種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工業軟件,70余種關鍵基礎材料,共計150余個方向260余種產品(元器件/零部件/工業軟件/基礎材料)為對象。對這260余種產品從產品定義、分類、技術和應用、市場規模、市場格局、國內品牌占有率、國內外差距、未來趨勢等方面開展了深度研究,通過數據模型,研究分析年度工業基礎指數。
工業基礎指數自2019年首次發布以來,目前已涵蓋2015-2021年度情況。研究顯示,2021年十大領域工業基礎指數為31.68,較2020年增加了3.66,工業基礎能力提升幅度為近年之最。
對比2017年及2021年十大領域表現,可明顯看到所有領域均在提升。尤其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在較 2017 年,分別提升了 5.46、4.54、3.62。研究表明,以目標方向的典型基礎產品為代表的十大領域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均較低,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市場規模最大,但國內品牌占據的市場額最低。通過 2015-2021 年復合增長率分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的提升速度最快。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