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每日消息!又倒一個,國產新能源怎么了

2023-03-06 14:04:20 來源 : 中國能源網

商界導讀:洗牌時刻的最終來臨,讓死或活的答案愈發清晰。對于車企來說,202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資料圖片)

“活下去,像牲口一樣地活下去。”

《芙蓉鎮》里極具時代特征、反映苦難的臺詞,如今成了中國某些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真實寫照。

2月13日,威馬汽車被曝全員停薪留職。這是公司的第二輪降薪,距離上一輪僅隔了四個月。從現金流的吃緊程度來看,威馬已然成了一匹“危馬”。

銷量猛跌,融資不順的威馬,并不是唯一一個遭遇生死劫的玩家。

查看新能源車1月份的交付數據,除了理想之外,其他車企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零跑同比下降了85.91%,小鵬和哪吒分別同比下降了59.63%和45.35%。

斷崖式的下跌數據背后,是新能源車企們如坐針氈的心。

死馬當活馬醫

2022年11月,威馬賣出了153輛車。而在2021年11月,這個數字是5027輛。

僅僅過了一年,銷量就下降了97%。這不是腰斬,幾乎是貼地的腳踝斬了。在此之后,威馬再沒有公布過銷量數據。

此前有媒體探訪,發現威馬在浙江溫州和湖北黃岡的兩個生產基地,陷入了停工停產的狀態。還有消息曝出,因為拖欠供應商賬款,威馬的核心零部件被斷供,導致無法繼續生產。

鹽財經記者試著撥打了幾家威馬的線下門店,發現大部分都處于無人接聽的狀態;聯系官方客服,同樣無人接聽。

在懂車帝等車友討論區里,會發現這樣的狀態已經持續相當一段時間了。有車主雨刮器出問題,也始終沒有售后跟進,無奈只能去非官方的維修點自行修理。

種種跡象表明,威馬似乎已山窮水盡。

實際上,2015年由原吉利汽車副總裁沈暉創辦的威馬,曾一度處于新能源造車勢力的第一梯隊。公司很早就投入重金自建工廠,使得大量的資金轉變為固定資產。

2019年,威馬銷量累計交付新車1.69萬輛,排名第二,僅次于蔚來。當時沈暉意氣風發,喊出“威馬一定會是Top3之一”。

與其他剛創建公司就全力拼上市的新勢力不同,“起了個大早”的威馬卻長期沒有上市的計劃,只因沈暉認為企業價值被低估,想做出成績后再沽個好價。

但造車終究是一個極度燒錢的活兒。在新勢力方興未艾之際,200億曾是新造車們公認的資金門檻。隨著入局者的增多,為了建立品牌護城河,車企們不得不在設計、用料、輔助駕駛、營銷上面投入更多的成本,造車需要的錢越來越多。

蔚來李斌曾說:“造車需要儲備的資金門檻,幾年前我說的是200億,現在沒有400億可能都干不了了。”

小米對汽車的十年規劃里,資金達到了680億元。而“資金絞肉機”特斯拉更是于2010年-2020年的十年間,在研發、工廠、生產線等方面的累計投入超過2300億元。

沒有二級市場的穩定輸血,前幾年威馬從一級市場拿到的350億元資金,很快消耗殆盡。彈盡糧絕的沈暉,不再矜持地待價而沽,于2022年馬不停蹄地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

但彼時的新能源市場,早已物是人非。在市場的嚴苛考驗下,威馬也褪去了“千里寶駒”的外衣。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威馬汽車年內虧損分別達到41.45億元、50.84億元和82.06億元,累計三年虧損高達174.35億元。不僅連年虧損,而且虧損逐年放大。

更鮮明的對比是,在“蔚小理”毛利率紛紛轉正,甚至突破20%大關的時候,威馬在2021年的毛利率還是-41.1%,對比前兩年的-58.3%與-43.5%,提升幅度也不明顯。

上岸之難

雖然上市有了錢,至少可以茍活著,但離高枕無憂的“上岸”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銷量同樣“腳踝斬”的零跑汽車跨進了IPO的大門,但它并沒有真正脫離危險。

2022年9月29日,零跑登陸港交所,開盤就直接破發,盤中跌幅一度超過30%。截至發稿前,零跑股價為27港元/股,比起發行價的48港元已經打了對折。

小鵬去年推出了旗下最重要的一款旗艦車型G9,無論是專業的車評人,還是普通的購車者,都對這款產品贊不絕口。

董事長何小鵬也很自信,說G9是“50萬以內最好的SUV”,將接棒保時捷成標桿,明年銷量超過奧迪Q5。

但小鵬發布“迷宮式”的價格配置后,就引發了集體吐槽,直接翻車。在強大的輿論浪潮下,G9上市不到48小時,便推翻了所有產品定價、配置,甚至命名邏輯。相比原方案,新方案不僅車型配置變了,還變相降價了兩萬。

市場不相信眼淚

今年進入新能源車企的決賽圈,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在于,2023年1月1日,中國新能源(4.310,0.02,0.47%)汽車行業徹底告別了“補貼時代”。

自2009年起對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以來,中國的補貼政策總共延續了13年。補貼范圍從試點走向了全國,推廣范圍也由公共領域走向私人領域。車企得到補貼,緩和了資金壓力。消費者得到折扣,是看得見的實惠。

巨額的投入,培育了一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換來了中國新能源保有量“從0到1300萬+”的變化,也因此培育了一批頗具實力和潛力的 “造車新勢力”。

2017年-2020年,每輛新能源車平均能夠獲得補貼分別為6.73萬元、5.04萬元、3.74萬元,2.3萬元。但隨著補助在中后期逐年退坡,一些本就在盈虧臨界點掙扎的企業開始消失。

而到了如今的“0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除了免購置稅、以及部分城市上牌費用有減免之外,幾乎和燃油車站上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為了進一步吸引消費者,企業只能提供更好的產品、更優惠的價格、更優質的服務。

這有這樣,才有可能在滾燙的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

而最先動手的,正是那條一直以來都被寄予“攪局鰱魚”厚望的特斯拉。

1月6日,特斯拉對旗下車型降價,最高降幅達到4.8萬元,眾多產品價格創下史低,力度空前。

▲1月6日,特斯拉推出model s/x的升級版新車型,而后宣布主打車型降價2萬—4.8萬元,創下歷史新低。本次降價后,特斯拉model 3售價為22.99萬元-32.99萬元

在特斯拉“以價換量”的策略下,國產新能源汽車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在問界、小鵬等車企相繼跟隨降價之后,嵐圖、埃安、極氪、零跑、飛凡等品牌也紛紛推出不同形式的限時優惠活動。

連起售價只有3.28萬元的五菱宏光Mini EV也將入門版的價格調整為2.98萬元,下降了3000元。曾經說過“打死不降價”的蔚來,通過各種雜七雜八的降價選項,甚至一度產生了與原價相差8萬元以上的優惠。

比亞迪最新上市的秦PLUS DM-i 2023冠軍版,更是殺到了10萬元以內,直接對標卡羅拉、朗逸等合資品牌緊湊型燃油車,徹底顛覆了A級燃油車行業格局。

看著車企們紛紛內卷,消費者的姿態瞬間變高,買方市場的趨勢進一步加強。

“蹲一個19.8萬的毛豆3。”“蔚來都降8萬了,這小鵬不跟一下?”“秦dmi都9萬9千8了,漢dmi 15萬還會遠嗎?”

▲產能集中釋放下,新能源行業的供需矛盾出現轉向——從供不應求、訂單爆表的狀況,逐漸轉變為產能過剩、價格競爭的“勇敢者游戲”。圖源:表外表里

如果查看懂車帝、汽車之家等車友論壇,會察覺一股濃厚的觀望氛圍。持幣待購的人,也大都感知了今年會是車企們玩命搏殺的一年,如果不是急著用車,更愿意靜候新一波的“降價狂潮”。

買漲不買跌的邏輯,放在車市也同樣適用。

▲特斯拉車主抵制特斯拉降價

此外,考慮到2022年受補貼政策影響,相當部分的購車需求已在一定程度上透支。存量市場的零和博弈,殘酷性不言而明,更何況是走低的市場呢?

和曾經百花齊放的手機市場,最終只會被“蘋果+華米OV”幾家公司瓜分一樣。未來的汽車市場格局,也一定同樣遵循著馬太效應,僅留下數位強者。

市場不相信眼淚。

標簽: 新能源車 汽車市場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速讀:潮寶拍 2023-03-04 23:24:46
燈具燈飾商城 2023-03-04 22:13:54
匯美云管家 2023-03-04 21:27:17
天天看點:魯漫漫畫 2023-03-04 18:26:17
環球報道:Yeelight Pro 2023-03-04 18:09:30
全球時訊:影視季節 2023-03-04 17:19:55
環球熱文:觀察者網 2023-03-04 14:21:02
全球熱訊:齊家生鮮 2023-03-04 14:16:08
青海裝飾家居 2023-03-04 14:14:43
物流天天運 2023-03-04 11:23:41
觀熱點:WiFi神器 2023-03-04 09:07:08
智慧夏都 2023-03-04 07:16:20
環球今日報丨的咚 2023-03-03 20:06:37
麗江客棧 2023-03-03 18:27:30
全球快報:每美樂 2023-03-03 17:23:48
休閑副食品網 2023-03-03 17:17:44
天安云谷 2023-03-03 16:19:21
當前熱議!唯品折扣店 2023-03-03 13:29:06
世界熱頭條丨商戶寶 2023-03-03 13:06:44
環球看點!富莉佳 2023-03-03 12:29:05
工事通 2023-03-03 12:18:29
粒到區域 2023-03-03 11:25:45
世界資訊:出眾招 2023-03-03 11:21:52
世界頭條:叫我 2023-03-03 11: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