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9 09:10:12 來源 : 蓋世汽車網
2023年,持續(xù)了13年的新能源汽車“國補”正式退出。雖然不少車企因成本問題宣布產品價格上漲,但由于漲價幅度仍比退坡幅度低,所以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銷量影響不大。
不過,就在不久前,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透露稱,乘聯會已經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合并藍牌、綠牌的建議,并且“預計未來兩年就將成為現實”。
(資料圖)
假如說國補退出是對純電動汽車產品“優(yōu)勢”的一次削弱,那么“合并綠牌、藍牌”將讓純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車進行同臺競技。
不可否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fā)展,與車企自身的努力息息相關。然而,真正驅動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形成規(guī)模化發(fā)展的關鍵在于國補、綠牌以及免征購置稅等。其中,綠牌起到的作用,可以視作國內新能源汽車快速普及的核心驅動力之一。
眾所周知,部分限號城市實施“免費綠牌”政策,在這些城市,購買傳統燃油車時需要通過搖號或者購買汽車號牌的方式,才能夠在城市道路內正常通行。值得一提的是,單獨購買汽車號牌的價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消費者的購車成本,例如上海市的牌照動輒需要10萬元以上。
不同于藍牌的種種限制,綠牌享受的“自由”讓燃油車車主們不由得“眼紅”。
包括上海市、廣州市等一線城市在內,均推出了“免費發(fā)放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政策,消費者不需要花費高昂的號牌購買成本,只需選購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就能夠享受到與藍牌車主同等路權。
在“綠牌”優(yōu)勢的加持下,新能源汽車在一線城市的普及速度有了明顯提升。
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燃油車全年零售量為1486.8萬輛,同比減少230.2萬輛,新能源汽車零售量為567.4萬輛,同比凈增268.7萬輛。值得一提的是,包括上海在內多座城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超40%。
數據上的變化,足以看出“綠牌”對新能源汽車在大城市馳騁的過程中起到極大推動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綠牌始于2016年,當時可以上綠牌的車型包括有EV、PHEV、REEV、FCV等。不過,由于上海自2023年1月1日開始停止向PHEV車型贈送綠牌,導致混動車型的市占比從2022年12月的24.5%跌至2023年1月的3%。
重點是,當新能源汽車在一線城市快速普及時,也會對二、三線及以下城市形成輻射作用,擴大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普及范圍,從而提振產品銷量。
既然綠牌的作用如此顯著,為什么乘聯會提議將綠牌和藍牌進行合并?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風光,都是建立在犧牲燃油車的基礎上。以純電動汽車產品為例,拋開綠牌、免征購置稅等優(yōu)勢不談,僅僅是在日常用車成本上,純電動汽車僅憑無需加油這一優(yōu)勢,便已經比傳統燃油車更具吸引力。
不過,正所謂“一桶油半桶稅”,油價里有45%是稅費,包括了消費稅、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附加稅等等。從本質來看,純電動汽車依舊是一款汽車產品,但是其繳納的稅費卻低于油車。尤其是油價中包含的稅費,幾乎都來自傳統燃油車。通俗一點來說,純電動汽車的發(fā)展,離不開油車的供養(yǎng)。
可惜的是,現如今油車也已經到了“泥菩薩過河”的階段。
自湖北政企推出油車補貼政策后,全國各地都掀起了降價潮。雖然降價促銷活動的主要原因是車企為了應對國六B排放標準的全面實施,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純電動汽車在各種政策加持下,其產品“競爭力”勝過油車,嚴重影響了產品之間的良性競爭。
由于新能源汽車身上覆蓋了各種紅利政策,我們很難判斷產品熱銷的背后,消費者到底是沖著政策而去,還是被產品所吸引。長此以往,新能源汽車將會難以跨越至成熟階段,無法在市場上獨立。
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步減少純電動車的政策支持,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畢竟只有去除外界因素的干擾,將新能源汽車產品和傳統燃油車放在同一天平上,才能令產品之間實現公平競爭。
無論是傳統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產品,通過公平競爭,才能保證產業(yè)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如果長期犧牲油車利益,不斷為新能源汽車賦能,那么最終不僅會加重國家稅收壓力,同時也會對上下游產業(yè)鏈的發(fā)展。
因為傳統燃油車產業(yè)鏈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存在本質區(qū)別,在產品處于競爭狀態(tài)的同時,也涉及到產業(yè)鏈升級和發(fā)展。從中可以看出,“合并綠牌、藍牌”提議所牽涉的范圍非常廣泛。
目前“合并綠牌、藍牌”仍處于提議階段,但是考慮到2016年時崔東樹提議“給新能源汽車提供政策扶持”后,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便迎來井噴式增長,預計此次提議通過的概率比較大。
“合并綠牌、藍牌”這一提議,可以視為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享受同等待遇的一種體現,新能源汽車不再擁有“免費發(fā)放牌照政策”,二者之間的競爭將處于同等水平。
毫無疑問,這一變化將會對汽車行業(yè)造成深刻的影響,掀起新一輪的淘汰賽。假如說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缺少相應的產品競爭力,那么勢必會在行業(yè)變革中遭遇淘汰。
結合現階段市場情況來看,缸哥認為在接下來這一輪淘汰賽中,能夠獨善其身的車企,或許只有特斯拉和比亞迪兩家。
比如說比亞迪,旗下產品能夠實現“油電同價”的水平,甚至低于傳統燃油車產品。尤其是自跨入2023年以來,比亞迪相繼推出了比亞迪漢EV冠軍版、比亞迪唐DM-i冠軍版等,在產品力和價格上已經不遜色于同價位車型。
這意味著新能源車企想要在下一波浪潮中獲得存活的機會,那么必須要在提升現有產品優(yōu)勢的同時,解決產品痛點問題,例如保值率低、續(xù)航焦慮等。
當然,據乘聯會預測,距離取消綠牌至少還有兩年時間,新能源車企仍有較長緩沖時間。不過,在這段時間內,汽車行業(yè)競爭激烈程度將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