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22:34:33 來源 : 個人圖書館-普健科研小助理
眾所周知,一天有24小時,成年人的建議睡眠時間是8小時。也就是說,人們一生中大約有1/3 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要知道無論是人還是生物,在睡眠狀態下感知危險和反應的能力幾乎為零,那么為什么要睡覺呢?睡眠是如何觸發的?
為什么要睡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雖然睡眠往往表現出生物最脆弱的一面,但所有神經系統的生物都需要睡眠,但不同的生物需要不同的睡眠時間。例如,野生大象每天只需要2個小時,人類每天都需要7-8小時,而貓頭鷹每天需要大約17個小時的睡眠。
睡眠對人體各器官的正常運轉也至關重要。例如,人類的記憶在睡眠過程中完全形成和鞏固。當人類睡著時,大腦重播、分析和儲存一天的事務,并留下記憶痕跡。同時,大腦在睡眠狀態下的神經變化程度是清醒時的2倍,一些神經路徑的信號增強,形成細胞之間的新連接,另一些路徑的信號減弱,失去連接,使大腦中的記憶比持續工作更加清晰。
同樣,皮膚的新陳代謝也是睡眠中最旺盛的。睡眠狀態下,肌肉和內臟的消耗減少,血管處于相對瓶頸狀態,皮膚血管完全開放,血液可以充分到達皮膚,提供營養,自我修復和細胞更新,發揮延緩皮膚老化的作用。
此外,當人們睡著時,機體分泌的各種激素起著積極的作用。以生長激素為例,當人類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時1小時后,其分泌達到白天的高峰3倍多。這種激素不僅能促進生長,還能加速體內脂肪的燃燒。相反,如果睡眠不足、內分泌紊亂、激素分泌失調,不僅會變得興奮,還會誘發一系列疾病。
我們如何感到疲倦和睡眠?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睡眠時間的長度主要與壓力有關——清醒的時間越長,大腦積累的損傷就越多,需要更長的休息時間來修復。然而,到目前為止,人們仍然不知道哺乳動物的大腦是如何感到疲勞并驅動睡眠的,只提出了一系列假設,如有毒代謝物的積累、神經細胞對能量和大分子物質的需求增加、突觸數量、神經損傷修復、細胞壓力等。
來自以色列的Lior Appelbaum教授團隊,通過斑馬魚和哺乳動物證實,哺乳動物的大腦神經會在清醒狀態下不斷積累DNA損傷,并招募 PARP1蛋白進入神經元預備修復。當損傷積累到一定程度時,PARP1 蛋白會發出信號,讓大腦入睡,并富集DNA修復蛋白進行修復。
對此,Appelbaum 教授說:研究結果表明,PARP1 通路可以向大腦發出誘導睡眠和進行的信號 DNA 修復,調節神經元 DNA 平衡損傷和修復。這一發現可以解釋睡眠障礙、衰老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之間的聯系,為未來睡眠障礙相關藥物的發展奠定基礎。
此外,研究還表明,哺乳動物在清醒狀態下的神經元活動會誘導神經元 DNA 同時,神經元中的雙鏈斷裂 DNA 損傷修復比正常分裂細胞慢,導致損傷持續積累。睡眠狀態會減少 DNA 損傷水平。
因此,研究人員猜測 DNA 將損傷積累到一定損傷可能是觸發哺乳動物睡眠的驅動因素。為了驗證這一猜測,Appelbaum 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首先研究斑馬魚,通過輻射、藥理學和光遺傳學手段誘導斑馬魚中的神經元 DNA 損傷。斑馬魚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為它具有透明、類似于人類的睡眠模式、簡單的大腦,便于研究。
(來源:巴伊蘭大學)
結果發現,斑馬魚對睡眠時長的需求隨著DNA損傷的增加而增加,當DNA損傷積累超過最大閾值時,斑馬魚會進入睡眠狀態,然后神經元DNA損傷會被修復。研究人員還觀察到,斑馬魚至少需要6小時來修復DNA損傷,當睡眠時間不足導致DNA損傷無法完全修復,斑馬魚白天會繼續睡覺。
既然,DNA 損傷的積累是驅動大腦睡眠的關鍵因素,那么如何驅動大腦進入睡眠并進行呢? DNA 損傷修復呢?
PARP1蛋白是DNA修復中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重要的物質——標記DNA損傷點并富集DNA 損傷修復蛋白來修復受損點。
隨后,研究人員通過斑馬魚證實——增加PARP1表達能促進斑馬魚的睡眠并增強睡眠依賴性DNA修復。反之,抑制PARP1蛋白質活性不僅會阻止DNA修復,并且當DNA損傷超過閾值,斑馬魚也不會意識到疲勞而進入睡眠。也就是說,PARP1蛋白是大腦的感知DNA損傷并驅動睡眠的關鍵因素。
此外,研究人員還通過腦電圖在小鼠體內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同在斑馬魚體內一樣,PARP1活性抑制也會降低小鼠的睡眠時間和質量,從而進一步證實 PARP1 驅動睡眠。
最后,通過3D延時成像,研究團隊證實,在睡眠期間,PARP1蛋白能增強染色體動力學來促進DNA損傷修復——這個過程在清醒狀態下是無法實現的。
總的來說,這一最新發現詳細描述了細胞水平觸發睡眠的機制,為研究睡眠障礙、衰老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之間的因果關系奠定了基礎。
有趣的是,PARP1 奧拉帕利等抑制劑已被世界各地批準用于治療卵巢癌等腫瘤疾病。在臨床應用中,這些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睡眠不足引起的慢性疲勞。這也可能從側面證實 PARP1 蛋白質在睡眠中的驅動作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