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 04:43:50 來源 : 金融界
隨著“顏值經濟”崛起,國內醫美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攀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德勤中國發布的《中國醫美行業2023年度洞悉報告》(下稱“《報告》”)指出,基于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和韌性以及中國醫美市場的活力和動能,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在2023年超過2000億元,實現20%增速,且未來四年預計市場將保持15%左右的年復合增長。
盡管中國醫美行業高速發展,但據華經情報網的數據顯示,與全球醫美市場相比,中國醫美消費滲透率低,仍具有較大發展空間。2019年,韓國滲透率最高,達到20.5%,美國滲透率16.6%,日本滲透率11%,而中國僅為3.6%。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在美團2023“北極星醫美機構榜”發布會現場接受時代財經等多家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醫美滲透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行業缺少專業服務、規范服務、優質的醫美醫生。這也是非公立醫療機構最大、最突出的問題。如果非公立醫療美容機構有很好的口碑,社會信用好、專業化程度高、服務能力強、醫療質量安全有保障,滲透率會越來越高。
基于用戶口碑評價與醫療專業實力,美團于近日發布2023“北極星醫美機構榜”,首期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6座城市,共45家專業醫美機構入選,旨在滿足消費者更加精細化、專業化的選店需求。
“老百姓最關注的就是安全和放心。”郝德明表示,“要提高醫療美容的滲透率、覆蓋率,就要更好地為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的醫美服務。我們要提高醫美機構的社會信用度建設,還有隊伍專業化、規范化的理念。”
醫美亂象泛濫
醫美行業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但行業中仍存在諸多亂象。
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等聯合發布的《國內醫美維權輿情研究報告(2023)》(下稱“《研報》”)顯示,今年1月至5月,醫美行業維權輿情總計90769條,涉及的問題包括醫療資質,如人員機構資質、藥品器械資質等問題;以及醫療質量,如效果不佳、醫療感受不佳等。此外,虛假宣傳、投訴價格、刷單等問題在醫美行業中也較為突出。
以醫療資質方面為例,上述《研報》指出,今年1月至5月,消費者維權的輿情總計30021條,占比33.1%,其中有關人員機構資質問題的數據占比26.8%,有關藥品器械資質問題的數據占比6.3%。
“注射類項目和吸脂手術輿情成患者維權‘重災區’。在醫美具體項目中,注射類項目輿情占比最高,輿情占比接近40%。注射美容主要有瘦臉針、水光針、美白針等,從業人員通過給患者注射肉毒素、玻尿酸以達到除皺、除斑、美白等目的。由于較為流行、操作簡單,偽劣產品魚龍混雜,傷害案例不斷出現。”上述《研報》進一步解釋道。
為推動醫美的專業化、規范化發展,今年5月,市場監管總局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并就規范和促進醫療美容行業發展提出一系列針對性舉措。其中,明確規定醫療美容服務屬于醫療活動,必須遵守衛生健康有關行業準入的法律法規;此外,充分考慮醫療美容行業規律特點,在推進優化行業準入條件、提升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服務、強化信息公開和信用約束等多個方面作出規定。
但市場和行業人士也意識到,目前醫美行業實際上仍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化的操作流程。這一因素導致從業人員標準不一,機構服務水平和質量參差不齊。
因此,隨著醫美行業內的不斷疊加進化,如何以專業能力驅動發展,將醫療專業屬性的底色融入醫美領域成為業內人士探討的方向。
專業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消費者對醫美專業化的訴求也日漸增高,貨比三家、尋求更專業的醫療美容機構成為他們的主流選擇。
“比起價格,機構的安全性和專業度,是我日常選擇時最為關注的點。”來自成都的王女士表示。
國家組織工程中心主任曹誼林教授在上述發布會現場指出,“如今的求美者,在網上種草之后,往往需要跑3家線下機構,才敢放心地做出消費決策。醫美服務的標準化建設,勢在必行。”
此次美團發布的首期“北極星醫美機構榜”也為醫美行業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一份參考。
美團醫美行業負責人劉蓉在接受時代財經等多家媒體采訪時表示,機構榜單篩選最終的考核會結合醫療專業能力和服務體驗進行評審和打分,還會結合醫美消費者匿名實勘和平臺口碑數據,并將諸多隱藏在“冰山”下的醫療安全細節納入評選要點。
對于入駐平臺的醫美機構,美團有一套完善的資質核查措施。據劉蓉介紹,該保障體系分為三層,第一層是基礎的資質審核,即入駐美團需有齊全的醫療許可證,包括醫療許可的營業執照、醫師執業資格證、藥品和設備的采購資質等,這些是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平臺會與國家衛健委官方網站公示的信息進行核對;第二層是對線上信息的審核,包括診療合規和醫療服務信息,在符合國家要求的基礎上,還要符合行業共識;其推出的“放心美”履約硬件設備則是第三層,用戶可使用設備掃碼驗證藥品及儀器是否合格合規,還可以在硬件設備端實時查看配藥全過程,并在美團App中查看掃碼報告。
在郝德明看來,醫美機構及全行業的專業化發展任重道遠,在日后的專業化建設道路上還要考察機構的社會信用以及醫療質量服務能力等。
“非公立醫療機構已經在開展國家級的行業評審,中國非公醫協依據經國家標準委員會、國家衛健委核準備案公開發布的兩個標準,一個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社會信用評價標準,一個醫療質量服務能力評價標準,對醫療機構進行規范化管理。”郝德明進一步解釋道,今年10月份即將啟動全行業的國家行業專科評審,涉及重點專科、特色專科、優勢專科,這是抓學科建設,抓它的服務能力。此外,中國醫美醫生星級評審也是勢在必行的。這個星級評審體系的核心就融合了醫生個人的社會信用級別,醫療質量保障系數還有服務能級,三個維度組成了醫生的星級等級,對求美者尋醫就醫有一個國家行業指南。
本文源自:時代財經
作者:張羽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