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蔚來總裁秦力洪:決賽圈拼的是耐力與執行力

2023-04-25 09:27:15 來源 : 蓋世汽車網

文章開篇,首先把記憶拉回至2023年的第一天。彼時,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則發布了一封全員信。

信中,明確表示,2022年疫情和突發事件的影響還是超出了預期,打亂了原定的節奏與計劃。隨后,不忘鼓勵大家:“2022年,我們有苦勞,有功勞,但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不少同行的同期,表現比我們更加出色。”

對此,李斌還“自爆”了8項團隊所存在問題的地方。譬如,交付量增速落后于中國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的整體增速;應對供應波動,很多廠商的反應更迅速,更高效;針對需求波動,慣性太強,調整不及時,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新車上市前后的軟硬件質量問題已經影響了產品口碑和聲譽。


【資料圖】

再譬如,測試車事故和數據被竊取事件暴露出公司內部管理需要加強;建立了用戶滿意度的反饋機制,但解決問題的閉環速度仍然距離用戶的期望有很大差距;

以及組織和團隊在過去一年中擴展過快,內部溝通效率亟需提升;數字管理系統不能很好支持業務的新需求,已經成為了業務發展的瓶頸。2022年團隊持續擴張,但職責不清晰、目標不一致、流程不完善、重復建設的情況比比皆是,效率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當然,為了解決上述痛點,李斌也透露道:“2023年的工作任務會增加很多,但公司的資源投入只會有小幅增加,我們必須從內部挖掘潛力,尤其是對于低效的組織、低效的團隊、低效的流程、低效的項目,需要進行全面的梳理和優化。”

實際上,在更早之前的文章中也曾指出,已然到來的2023年,對于所有新勢力造車來說,絕不是什么可以掉以輕心的盛夏,反而是一場必須想盡辦法挺過去的寒冬,稍有不慎就會墜落深淵。

反觀蔚來,即便擁有了一定抵御風險的能力,但仍需要小心再小心。

而此刻,隨著一季度告一段落,再去復盤其祭出的表現,只能說喜憂參半。

不好的方面主要集中在,礙于如火如荼的“價格戰”,以及終端大盤消費活力恢復緩慢,蔚來的累計交付量算不上亮眼。

好的方面主要集中在,隨著NT2.0平臺旗下在售的ET7、ES7、ET5,聲量與勢頭都在朝著向好的方向發展,蔚來更像是在深蹲,為了接下來用力的起跳。

殊不知,已然結束的2023上海國際車展媒體日,這家新勢力造車正式首發了又一款肩負著諸多重任的產品——全新蔚來ES6。

僅就產品力開看,后者可以說已經武裝到了牙齒,也是蔚來NT2.0平臺真正意義上的“完全體”。后續,全新蔚來ES6能否熱銷的唯一“變數”,在我眼中僅剩價格究竟會有多大的驚喜?

如果能夠低于老款或者齊平,無須懷疑就是妥妥的“加量不加價”。由此做一個大膽的預測,月銷突破5000輛,幾乎板上釘釘,沖擊10000萬輛,并非沒有可能。

恰恰基于上述背景,發布會后有幸參加了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的專訪。彼時,他同樣較為謙虛的談及了這款全新產品。

“ES6準確的細分市場定位應該叫高端中型SUV。一代的ES6的平均成交價超過40萬,所以我們真正比對的是40萬左右,以及價格更高的SUV。我覺得如果把相關車型列出來逐步看,我們的競爭力是非常強的,可能最大的區別就是大家的品牌名字。”

隨后,他則補充道:“除了名字,我覺得其他幾個產品和我們比還是有差距的,蔚來的服務也是競爭力的支點。可能5月下旬我們公布售價后,對于整個ES6下一步的形勢會看得更清楚一點。”

除此之外,據秦力洪透露,5月全新蔚來ES6將一并開啟交付。相比之前,大大提升了整體的節奏,全力囊括目標潛客,減少種子用戶的流失。

當然,專訪中,其不可避免的被問及,怎樣在看似疲軟的大環境下,尋求新的突破點。秦力洪回答道:“現在新能源滲透率才30%,其中還有十個點左右是各種混動的份額,他們都會退出歷史舞臺,真正的純電就20%出頭的滲透率。”

言語間,能都聽出他依舊充滿信心。“蔚來品牌這兩年有一點壓力,是因為滲透率的提高率先發生在15萬到30萬的價格區間。電動化轉型趨勢還沒有蔓延到高端純電細分市場,我們的大機會還沒有來。等到大的量來的時候,你知道要下大雨,要多接水,得先把盆弄大、把坑給挖深,這就是體驗、是口碑、是品牌。”

略微斟酌過后,秦力洪繼續輸出:“所以我覺得現階段只要我們財務上扛得住,我覺得必須要優先提升體驗、品牌和口碑。銷量是一個結果,既是我們努力的結果,是消費者接受的結果,也是市場趨勢的結果。”

總結下來,中心思想更像在說:造車絕不能以一時的論英雄,最終仍需堅信長期主義。

至此,專訪漸漸臨近尾聲,最后一個值得分享的問答,集中在秦力洪對于2025年電動車決賽圈的一些認知與觀點。

“2025年左右智能電動汽車決賽的開始,有這樣幾個前提條件。”

“其一,大象被喚醒了。如今不論是老牌傳統車企還是跨界巨頭都已經開始入局,我相信這些企業的實力,也相信他們對這件事的感知、領悟和決心。”

“其二,整個智能化的路線要確定了。激光雷達和純視覺的路線之爭、激光雷達安裝位置的爭論都逐漸有了定論。日后,包括BEV路線和其他技術路線的爭論、L3/L4何時到來等,我覺得到2025年左右大概會塵埃落定。”

“其三,供應鏈到2025年將形成新的格局。經過疫情以及碳酸鋰價格波動后,大家對于電池原材料還有芯片的認知有了質的飛躍。接下來綠電、清潔能源、碳足跡等領域也都會確定下來大概的方向、賽道和游戲規則。”

“接下來比拼的就是耐力和執行力,我們這些年一直在為決賽階段的到來做準備。蔚來是全球第一個垂直大規模切換產品的新能源車企。此外,我們的三代換電站也已經展出,包括500kW的超快充樁,二代平臺車型傳感器融合算法傳遞生成的實時畫面,這都是我們在為決賽圈的到來,為智能電動汽車進一步普及和更高水平競爭所做的準備。去年我們研發投入了100多億,今年也不會少。”

顯然,為了在決賽圈搏得一席之地,這家新勢力造車拼了!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