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5 21:44:49 來源 : 新快網
6月25日,記者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廣州黃埔竹園嶺遺址發現商時期文化遺存,經考古勘探發掘確認,竹園嶺遺址商時期遺存分布范圍約8萬平方米,核心區域分布范圍約1.5萬平方米。
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遺址是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區考古發現確認的面積最大的商時期遺址,不僅填補了中新廣州知識城范圍商時期文化遺存的空白,更為重構廣州東北區域早期歷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物材料,充分說明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到西漢早期階段,九佛-鎮龍-蘿崗一帶是北江下游流域和東江下游流域之間是一條重要的文化走廊,在珠江三角洲早期文明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資料圖片)
黃埔竹園嶺遺址航拍圖受訪者供圖
竹園嶺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核心區的黃埔區龍湖街何棠下村東側,緊鄰竹山路北側。竹園嶺由3個小緩丘連片組成,約呈“品”字形,最高海拔為53.8米。
為配合國有土地廣州開發區JLXC-H5-1地塊的出讓,經廣州市文物局組織,2021年8月至10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該地塊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確認地塊內的竹園嶺有先秦文化遺存埋藏。
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在報請國家文物局審核同意后,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竹園嶺遺址展開了持續三期的考古發掘工作,實際發掘面積共計13500平方米。
考古發掘現場
竹園嶺遺址考古發掘共發現商時期形狀大小不同的各類灰坑近1500個,其中部分形制規整、深度超過1米的灰坑應屬儲藏性質的窖穴或祭祀用途的祭祀坑;
大小深淺不一的柱洞1800余個,其中相當一部分與干欄式建筑有關;還有長度不等、深淺不一的灰溝25條,推測與先民們生產生活中的自然或人工給排水有關。
考古發掘現場
竹園嶺遺址商時期出土數量最多的遺物是各類石器,有戈、璋、戚、鉞、錛、鑿、鏃、礪石、磨盤、杵、磨石、環、有領環等,以殘器、半成品、廢料或余料為主。
有1件保存完好的石碾槽,磨制精細,為廣東先秦考古發現所罕見;玉器很少,完整器僅見玉璧和玉玦;地表耕土層出土1件有銎青銅斧,是竹園嶺遺址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先秦銅器,但不確定時代能否早至商時期。
從出土的石戈、石璋形制以及陶器的紋飾、器形特征來看,竹園嶺遺址商時期遺存的年代應與蘿崗隔田山遺址第一期遺存、增城墨依山遺址、增城浮扶嶺遺址第二期遺存、東莞村頭遺址第二期遺存等基本同時期,年代大致相當于中原地區的商代中期前后。
部分磨制精細、形制規整的石戈、璋、戚、鉞、有領環和玉璧等應屬于禮儀用器,追本溯源明顯可以看到中原夏商禮玉文化的影響,反映出中原夏商禮制南漸珠江三角洲推進早期嶺南中國化的歷程。
竹園嶺遺址出土數量眾多的礪石、磨盤、磨石以及大量的石器殘件、半成品、廢料等,而陶片堆積并不豐富,缺乏可復原的成形陶容器。
柱洞數量多,幾乎遍布整個發掘區,但大多分布散亂、不成規律。
從這些跡象判斷,竹園嶺商時期遺存很大可能主要是以制作加工石器等生產生活工具的場所,規模大、延續時間較長,表明周邊還應存在同時期的大型聚落或墓地。
考古發掘現場
中新廣州知識城地處流溪河流域與增江流域之間的河谷地帶,伴隨著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建設發展,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開展了大量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
欖園嶺、茶嶺-甘草嶺、沙嶺、陂頭嶺、馬頭莊遺址等從史前到西漢南越國階段一系列重要的考古發現,極大地豐富了對中新廣州知識城蘊藏的豐富地下文物資源的認識。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