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5 21:30:59 來源 : 大科技雜志社
在我們印象中,一樣東西要想變成化石,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但是,在你身上有一樣東西,在你還活著的時候,就在變為化石。
你想知道是什么嗎?好,請站在鏡子前,檢查一下你的下門牙的后表面。即使你是一個愛護牙齒的人,你可能還是會看到牙釉質與牙齦相接處有一條黃褐色的細線。這就是牙菌斑,即生長在牙齒表面的微生物層——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生長在舊牙菌斑表面的微生物層。如果不刷掉或刮掉,這層牙菌斑就會變硬,因為溶解在唾液中的礦物質會不斷沉淀到牙菌斑上,殺死微生物,并將其石化成牙結石(又叫牙垢)。
(資料圖)
對你和我來說,牙結石可能看起來相當惡心,但它已經成為考古學的熱門話題。它被認為是不同尋常的時間膠囊,一個信息的寶庫。在過去20年里,它已經揭示了我們祖先生活中一些令人驚訝的細節,幫助我們了解人類進化的一些深層次問題。
“時間膠囊”——牙結石
當我說牙菌斑在我們有生之年就在變成化石的時候,我并沒有夸大其詞。這個過程與其他化石的形成過程完全一樣。埋在地下的化石,是地下水中的礦物質滲透到生物尸體中并沉淀出來,將其變成化石的;而牙結石是溶解在唾液中的礦物質沉淀在牙菌斑上,通過將死去的微生物鈣化,變成化石的。
然而,與地下化石不同的是,牙結石的形成非常迅速:牙菌斑可以在短短兩周內就完全鈣化。這意味著,每兩周它就將一批口腔微生物變成化石。這樣,一層一層的被鈣化的微生物變成化石后,附著在牙齒上,形成牙結石。所以,如果不清除的話,牙結石里有大量有關我們一生中的口腔微生物組(生活在我們的口腔內,數量巨大而多樣的細菌、古細菌和真菌)的信息??谇晃⑸锝M占牙結石體積的大約90%。此外,牙結石也捕獲其他東西,包括食物殘渣、病原體、我們自身的DNA和環境中的灰塵、煙霧顆粒。事實上,任何進入你口中的東西都可能最終被困于牙結石中。
牙結石中保存的信息,細節驚人。在一般化石中,生物體死亡后身體組織大量分解、消失,僅很少一部分能變成化石。而在牙結石中,由于它的鈣化方式,微生物和生物分子得到了極大的保存。你可以看到單個細菌真正凍結在“時間膠囊”中。一個人一生吃過哪些藥,都可以從牙結石中被探測出來。最近有人甚至提議,用牙結石來判斷某人是否得過新冠肺炎。
牙結石考古
牙結石作為一項考古學的工具,最早可追溯到1975年。當時在英國大英博物館工作的菲利普·阿米泰吉描述了一種從古代牛的牙結石中提取植物殘渣的方法,以了解它們的飲食。
自1980年代以來,這種方法又被用來了解我們祖先(現代智人)、尼安德特人和已滅絕的某些猿類的飲食。例如,一項研究發現,地中海東部的人在3700年前就開始吃香蕉和姜黃了。在古代,香蕉和姜黃原產于南亞,這揭示出生活在地中海東部和亞洲東南部的人,雖然相隔近萬里,但在很早的時候就有過實物的交流。
2021年,迄今最雄心勃勃的牙結石研究項目公布結果。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從我們人類、尼安德特人、黑猩猩、大猩猩和僧帽猴這5個物種的124個個體的牙結石中提取DNA進行了測序。這124個個體中,52個是我們這個物種(現代智人)的成員,從3萬年前的我們的祖先到當今的現代人;17個是尼安德特人;21個是黑猩猩;29個是大猩猩;5個是僧帽猴。該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追蹤靈長類動物口腔微生物組的進化。
研究人員原先預計,靈長類動物口腔微生物組會隨著物種的不同變化很大;但令他們驚訝的是,所有的標本顯示出強烈的相似性。這使得口腔與腸道非常不同。腸道微生物組因飲食、地域和物種的不同而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被調查的這5個物種的口腔微生物組中,都有一個由10種細菌組成的固定“核心團隊”。這一事實表明,所有靈長類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古老口腔微生物組,并在數百萬年的進化中得到了保存。
研究人員還發現,冰期歐洲的尼安德特人和現代智人的口腔微生物組幾乎完全相同。這與以前的研究一致,表明那個時期這兩個物種之間有廣泛的接觸和雜交。
解開人類飲食變化之謎
這項研究還可能有助于解決人類進化中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我們的祖先是如何獲得容量如此大、能耗如此高的大腦的?1995年,有人提出一種假說,認為我們的祖先腦容量變大,是以縮小他們的內臟為代價換來的,因為維持內臟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但是內臟,尤其是腸胃縮小之后,要想維持原先的熱量攝入,需要在飲食上有個根本的轉變,即需要攝入熱量更高的食物。然而,這種食物是什么,長期以來存在著爭議。一些人認為是肉類,另一些人認為是來自植物塊莖和球莖的淀粉。
后一種說法得到了DNA證據的支持。DNA證據顯示,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個唾液淀粉酶的基因拷貝,而黑猩猩只有一個。拷貝越多,能合成的唾液淀粉酶就越多,消化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就越強。2016年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唾液淀粉酶基因拷貝的增多,發生在大約60萬年前,在尼安德特人與我們祖先(現代智人)分道揚鑣之后。
然而,即使尼安德特人的唾液淀粉酶基因拷貝比我們少,但從尼安德特人的牙結石中提取的淀粉粒表明,碳水化合物在他們的飲食中也很重要。這又讓人重新困惑起來。
最近的研究為我們解答了這個謎。牙結石研究顯示,現代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口腔中都有一種獨特的鏈球菌,而黑猩猩和大猩猩則沒有。這些鏈球菌專門把淀粉消化成葡萄糖,葡萄糖則可以被動物的腸道吸收。這就解釋了尼安德特人在唾液淀粉酶基因拷貝比我們少的情況下,為什么也能像我們一樣消化碳水化合物(當然,消化能力不及我們)。
但是,這又產生了一個新謎:一般來說,鏈球菌是不吃淀粉的,那么這種特殊的鏈球菌是如何獲得消化淀粉的能力的呢?是什么時候獲得的?要解開這個謎,還需要我們對靈長類動物的牙結石做更深入的研究。
牙結石的更多秘密
牙結石甚至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了解更遙遠過去的窗口。我們知道,DNA在環境中的半衰期大約只有6萬年(每過6萬年,有一半數量的DNA就分解了),所以時間太久遠就無法保存。但有一些蛋白質卻可以保存非常長久。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牙結石附在一只1250萬年前的森林古猿的臼齒上。這個牙結石不太可能含有完整的DNA,但可能含有完整的蛋白質。提取、分析這些古代蛋白質,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我們更早的祖先的生活狀況。
與此同時,有人在研究其他哺乳動物的牙結石。所有哺乳動物,包括海洋哺乳動物的牙齒上都有牙結石,而且可能蘊含著豐富的信息。例如,有科學家最近分析了瑞典野生熊的牙結石。他們發現,其中一些含有耐藥細菌。這些熊沒有接觸過抗生素,甚至沒有生活在人類附近,所以它們牙結石中的耐藥細菌一定是從自然中來的。這樣,研究動物的牙結石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耐藥細菌在自然中的傳播。
最后,牙結石本身也是個謎。譬如,牙結石是一層一層的,每層厚度約為20~200微米。但這是怎么回事?這種規律性的分層對于我們意味著什么?我們迄今依然一無所知。搞清楚這一切,也許能告訴我們更多牙結石包含的信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