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2 02:42:09 來源 : 樂拇指
【資料圖】
1、封禪,封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壇祭天),禪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即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
2、封禪,最早出現于《管子·封禪篇》,后太史公在《史記·封禪書》中曾引用《管子·封禪篇》中的內容,并對其內容加以演釋,唐代張守節解釋《史記》時曾對“封禪”進行了釋義,并指出了封禪的目的,大意是說,在泰山頂上筑圓壇以報天之功,在泰山腳下的小丘之上筑方壇以報地之功。
3、即《史記·封禪書》中的“登封報天,降禪除地”。
4、戰國時齊魯有些儒士認為五岳中泰山為最高,帝王應到泰山祭祀。
5、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舉行過封禪大典。
6、《五經通義》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報群神之功。
7、”所以封禪活動實質上是強調君權神授的手段。
8、關于封禪還有另外一種解釋,《白虎通》中說“或曰封者,金泥銀繩,或曰石泥金繩,封之印璽也”,后世學者認為這是封禪過程中的儀式,是指將封禪所用的文書以“金泥銀繩”或“石泥金繩”封之,埋于地下。
9、太史公《史記·封禪書》也有“飛英騰實,金泥石記”之記。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