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3月新能源銷量:燃油車的時代,漸行漸遠了

2023-04-14 08:17:15 來源 : 蓋世汽車網

2023年的中國車市,還在變得愈發慘烈。礙于種種原因,整個大盤的增勢并不算好。可將視線進一步聚焦,卻能發現新能源板塊一片欣欣向榮、漲勢大好。

作為最新論據,從乘聯會發布的終端成績單來看,3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61.7萬輛,同比增長35.2%,環比增長24.5%;1-3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50.1萬輛,同比增長25.8%。


【資料圖】

3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銷量達到54.3萬輛,同比增長21.9%,環比增長23.6%;1-3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銷量達到131.3萬輛,同比增長22.4%。

與此同時,3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達到31%,較2022年3月25.1%的滲透率,提升6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46.4%。

3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到34.2%,較去年同期28.1%的滲透率,提升6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54.7%。

毫無疑問,一場真真切切的變革正在洶涌的發生。而如今天文章標題所言,燃油車的時代,漸漸過去了。

無論接受與否,電動化轉型的浪潮,遠比想象中來的還要猛烈。

轎車、SUV前三雙霸榜

本段開篇,想要繼續搬出乘聯會所公布的兩組表格。首當其沖的便是3月轎車零售銷量排行榜。

從中可以看出,比亞迪秦、比亞迪海豚、埃安Aion S分別憑借43,230輛、27,687輛、26,392輛的表現,已經實現對于前三位的霸占。

三者身后,大眾新朗逸、日產軒逸、本田雅閣、大眾速騰等等燃油車時代曾經的佼佼者,則被全部斬落馬下。

與之類似,3月SUV零售銷量排行榜中,特斯拉Model Y、比亞迪宋、比亞迪元PLUS同樣分別以54,937輛、40,114輛、27,907輛的表現,實現了對于前三位的霸占。

三者身后,長安CS75、哈弗H6、寶馬X4、大眾探岳等等燃油車時代曾經的佼佼者,也被逐一斬落馬下。

事已至此,不禁感嘆,如果說早幾年間,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結構更像是呈現“啞鈴狀”分布,10萬元以下與30萬元以上,電動化的攻勢更為猛烈,那么自2023年開始“腰部”也在變得愈發豐滿。

更簡單來說,燃油車固守的10-30萬元腹地,已然遭遇到了新能源車毀滅性的打擊。并且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時間的繼續推移,越來越多玩家的加入與發力,類似的潰敗只會越來越大。

并且在我看來,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格局實際上已經慢慢固化,頭部梯隊已經形成了“兩超多強”的局面。

關于“兩超”,相信沒有任何懸念,代指的必然是比亞迪與特斯拉。究其原因,還是雙方無論在體量上,供應鏈成熟度上,產能儲備上,甚至線下銷售渠道上,已經與其它人拉開巨大的差距。

而剛剛過去的3月,新能源廠商零售銷量排行榜,二者也毫無懸念的占據前兩位,整個1季度累計表現同樣如此。并且可以預見的是,2023年位于中國車市,比亞迪與特斯拉都將再度創下歷史新高。

反觀“多強”,更多代指的還是例如蔚來、小鵬、理想般的新勢力造車,或者、問界、極氪、埃安般傳統自主品牌孵化出的獨立新能源車企。

至于能夠入圍的理由,更多還是因為經過長期沉淀,當生存的問題得以解決,無論產品規劃層面、研發層面、品牌層面,還是營銷層面甚至服務層面的優勢,都被最大化的發揮出來。

另外,值得驕傲的是,上述所有提及的參與者,除特斯拉之外,都是清一色的中國車企。顯然,在這場變革中,自主品牌已經占據了絕對的產品定義權、定價權與主導權。

贏,是必然

“沒有一個冬天無法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年初,在文章《2022年新能源銷量:650萬輛成了,850萬輛干就完了》中,用了這樣一句話當做開頭。

背景則為剛剛結束的2022年,除了芯片持續短缺、補貼徹底進入退坡倒計時,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的瘋狂暴漲,再度成為整個行業的黑天鵝,每家車企都被折磨的苦不堪言。

但就是身處這樣的不利大環境下,中國新能源市場還是實現了遠比想象中更大的綻放。無論是銷量,還是質量,都在比翼齊飛。而作為旁觀者,親眼見證了如此變化,無疑令人感到愈發欣慰。

或許,也恰恰因為有了上述向好趨勢作為絕對背書,根據乘聯會專家團隊的預測,正在進行中的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很有可能將達到850萬輛,滲透率將達到36%。而從3月及整個一季度的走勢來看,如此目標的最終完成,大概率只是時間問題。

由此將視角繼續放大,試問中國新能源市場的蛻變,為何比想象中還要迅速?難道只是因為那張所謂“綠牌”政策的收緊?難道只是因為油價的瘋狂上漲?

不可否認,因為樣本容量足夠巨大,勢必會有部分消費者帶有類似的想法。但對于更多消費者而言,尤其是那些動輒下訂幾十萬元新能源車的用戶,牌照與使用成本必然不是促使他們做出決定的關鍵。

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釋只剩:相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的綜合產品力已經實現了反超,所以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訂單。也恰恰因為這樣,順勢催生出了多款現象級的產品。

它們的存在,已然將各自所處細分市場曾經的燃油車翹楚紛紛斬落馬下,就像上一段搬出那幾組表格一樣。至此,必須承認的是,燃油車的時代,漸漸結束了。新能源車贏,更像是必然事件。

接下來,對于所有車企來說,需要好好考慮路應該怎么走了。最后,再度聚焦電動化,更想語重心長的提醒:“一味地抵觸,起不到任何作用;積極地擁抱,才是最優解。”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格力入局海上風電! 2023-04-12 1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