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2 11:53:46 來源 :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新疆沙雅利華棉業公司廠區一片忙碌景象。廠房內,工作人員忙著在吹膜機旁上料、收卷;庫房內,一捆捆可回收耐候地膜整齊地裝車;大門口,一輛輛滿載地膜的車輛駛向田間地頭。該廠今年使用由北京化工研究院與中天合創等企業聯合開發的耐候地膜專用料EGF-34GL生產地膜,已采購4000多噸,目前正在放量生產,為4月初新疆棉田地膜鋪覆做準備。
西北地區是我國地膜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區域,新疆需覆蓋地膜的耕地有4700萬畝,達到全疆耕地面積的70%。為落實國家加快推進地膜污染防治,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應地方政府和地膜生產企業的訴求,2019年起,北化院與中天合創、化銷華北分公司和阿克蘇光明塑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生產耐候地膜專用料EGF-34GL,歷時一年開發成功并在新疆沙雅縣千畝棉花示范田試驗應用。截至今年春耕季,該專用料已累計產銷超1萬噸,鋪膜面積超過200萬畝。
“新疆紫外線強、溫差大和風沙大的氣候特點,再加上膜下滴灌和機械化作業的農業種植方式,對農用地膜的性能要求更高。以收得回、用得上為目標,減少殘膜污染,是地膜綠色使用的發展方向。為減少殘膜污染,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通知,重點支持推廣便于回收的加厚高強度(15微米)地膜的使用,計劃覆蓋至少5000萬畝,專用料需求量大幅增加。”北化院該項目負責人戚桂村博士介紹,“目前,我們聯合新疆地膜生產企業,積極推進耐候地膜使用,助力保護新疆棉田可持續發展。”
為成功開發耐候地膜專用料,北化院科研團隊深入研究樹脂牌號、添加劑種類、薄膜加工技術等對薄膜力學性能和老化性能的影響,從基料選擇、配方調整、薄膜加工技術、老化試驗、性能檢測、工業化放大等多個環節入手,著力提升厚度只有10微米的耐候地膜的使用性能和回收性能。他們考察了新疆特殊的氣候條件和膜下滴灌技術,基于中天合創的基礎聚乙烯樹脂,設計多條開發路線,累計完成100余組配方試驗,最終開發薄膜力學性能、老化性能、加工性能和成本等綜合性能優秀的配方體系,成功開發耐候地膜專用料EGF-34GL。
2021年,采用該專用料生產的10微米地膜在新疆棉田完成270天的棉田覆地試驗,機械回收率高達90%,生產出的耐候地膜各項指標優良,物理機械性能優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標準,高于國家標準。“用我們專用料生產出的地膜,拉伸強度高,10微米厚度就可實現殘膜的機械化高效回收。”戚桂村說。目前,該專用料市場逐漸成熟,進入放量推廣階段,根據近兩年客戶的使用情況,化工銷售公司計劃在2024年進一步加大耐候地膜專用料排產量。
“該專用料填補了國內空白,為實現國家要求的2025年農膜基本實現全回收打下堅實基礎。”戚桂村介紹,“接下來,科研團隊將協助新疆地膜生產企業攻克廢舊地膜回收和再利用技術難題,實現殘膜回收、分選、干洗、造粒及后續應用,使廢舊地膜用于制造共享托盤、水果裝運箱等,推進綠色循環產業鏈發展。”(潘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