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教師往事丨出于嫉妒,孔子殺人。

2023-09-09 14:10:57 來源 : 個人圖書館-冬窗事發

起初,有人提議將孔子誕辰(9月28日)作為教師節,畢竟孔子是儒家至圣先師,老師的原始稱呼便是“儒”。

孔子之前,知識為貴族特有,孔子的偉大,在于憑一己之力將知識傳播到了民間,他使老師變成了一種職業。

孔子的努力,顯而易見。


(資料圖)

不過,這種“至圣先師”也不止一人,在魯國,當時還有一個叫少正卯的人。

春秋時,“姓-名”系統尚未定型,少正卯本叫“卯”,其名系“官名-本名”格式,“少正”為周朝官職名,周官有天、地、春、夏、秋、冬六卿,少正乃“六卿”副職。

據漢代王充《論衡》:“少正卯在魯,與孔子并,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去。”講的是少正卯曾在魯國開設私學,這讓同樣開設私學的孔子極為尷尬。

盈,座無虛席;虛,寥寥無幾。

當時,宣揚法家思想的少正卯顯然更受歡迎,孔子那三千弟子好幾次都被吸引走了,只有顏淵不為所動。

顏淵,后來成了孔門七十二賢之首。

中國自古有讖緯文化,讖,讖語、預言也,緯指緯書,與儒家的經書相對,這儒經中沒能收錄的奇聞,就全部寫進了緯書。

《論衡》其主旨,便是在儒學與讖緯間做出平衡,客觀說是反儒的,里面的故事不免有抹黑孔子之嫌。

孔門“三盈三虛”,孔子會做出怎么樣的回應呢?《荀子·宥坐》載:“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

這少正卯學問再高,當時也只是魯國的一個大夫(顧問),年紀也輕。到了魯定公十四年(前496),五十六歲的孔子搖身成為秋官大司寇,掌管魯國法律裁決。

上任第一天,有弟子見他面露喜色,便問:“您不是說君子不能喜形于色嗎?為何今天這么高興?”

孔子說:“我的確說過這句,但我也說過"身居高位才能體驗禮賢下士的樂趣啊’。”

六天后,孔子殺少正卯。

這家伙,是出于嫉妒嗎?

隨著孔門弟子陸續歸來,很多人都在問:“老師,少正卯是魯國名士,您剛執政就殺了他,沒搞錯吧?”

孔子十分生氣,卻給出了五點原因。

孔子說:“人有五種比盜竊還嚴重的罪惡,一是心達而險,二是行辟而堅,三是言偽而辯,四是記丑而博,五是順非而澤...”

心達而險,指內心豁達卻險惡不正。

行辟而堅,指行為怪癖還頑固不化。

言偽而辯,指說話虛偽卻善于辯解。

記丑而博,指鬼點子多卻涉獵廣博。

順非而澤,指知錯不改還善于掩飾。

孔子認為,上述五種罪惡,一個人只要染指一種便逃不過“君子之誅”,少正卯通過歪理邪說迷惑眾人,可見同時具備上述五種,不得不殺。

為詮釋“君子之誅”,孔子還把自己比作商湯、周文王、周公這類君子,把少正卯比作尹諧、潘止、管叔這些刀下之魂,總之該死。

荀子,戰國晚期趙國人,大概晚孟子百年,作為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他卻被后儒拒于孔廟之外。

當孔孟思想披上一層“法制”外衣,那儒家還算儒家嗎?

首先,孟子認為每個人生來都有良知,惡,是被后天影響使然,所以人要靠不斷學習來進步。而荀子認為人性本惡,善,只能通過后天的強行改造,比如用某種法令加以約束。

顯然,荀子這種“禮法并施”的思想注定會被大批儒生所質疑。

后來,他的徒弟李斯、韓非干脆就站在了儒家的對立面,尤其韓非子,反倒成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但在當初,少正卯的法治思想并未流傳下來,更不可能像孔子這樣形成學說。

《荀子》一書,乃是借孔子言行來寄托荀子理想,誅卯事件大體展示了兩位老師的較量,作為儒家先師,孔子不經意間被比了下去,一怒便痛下殺手,僅此而已。

與王充一樣,或許荀子也有抹黑孔子之嫌。

多年后儒家崛起,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也記錄了此事,但卻著重描繪了事后三月的魯國社會,那時的官員廉潔奉公,百姓路不拾遺,各行各業井然有序。

也從那時起,誅卯事件便以“圣人治奸”的姿態流傳于世。

但縱觀歷史,誅卯到底是出于嫉妒?還是因為學術上的對立?

為推廣儒學,漢武帝設太學,置五經博士,可漢宣帝也承認:“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漢書》)”這里的王道指儒學,霸道即是法家,漢以后,儒學便有了“外儒內法”之說。

法,才是古代帝王統攬全局的核心指導思想。

然而誰又知道少正卯?那個早已消逝在歷史長河中的法家先驅。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二年級做家務的作文 2023-09-09 13:25:56
硼砂是什么東西 2023-09-09 13:20:14
名單公布!共34所! 2023-09-09 13:10:39
幻彩湖湖水粉若玫瑰 2023-09-09 1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