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對話魏牌CEO陳思英:魏牌堅定的認為智能化是未來

2023-09-01 11:06:07 來源 : 面包芯語

記者:之前咱們有劇透說大范圍 OTA 升級計劃,今天大家都在可不可以透露一下有什么進展?

吳昊:藍山 4 月份上市 5 月份開始大規模交付,7 月份藍山首次 OTA,當時用戶對我們車機速度、語音交互這種改善認可度都非常高。

第二次 OTA 計劃是在 9 月初,我們現在已經有種子用戶和一些媒體老師車主,開始進行第二輪 OTA 內測,也得到一些反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一次的 OTA 升級在我們能量管理,保電策略,高速巡航能量回收方面都有所改善,所以它既是 OTA 也是針對 DHT 技術持續加持和用戶價值體驗感的提升。同時也把音箱的細節體驗提供得更好,這是第二次。

第四季度我們還會有第三次藍山的 OTA 升級。

此外,我們的咖啡系列應該在 9 月藍山第二次 OTA 升級之后一周之內,也會進行包括摩卡拿鐵的 OTA 升級。

可以說,基本按照一個季度進行一次 OTA 迭代。這里面迭代過程里有很多消費者和用戶車主都可以在微博上和 tony 和陳總在微博上互動,好的建議、好的想法和需求,技術人員都可以 Get 到,也會把這些用戶需求落到產品中去。

記者:我想問一個問題給到顧總,現在都卷城市導航服務駕駛或者更高級的,在這方面有什么很確切的進展或者標志性成果,未來有什么計劃?

顧維灝:這塊我們確實也都在研發,而且準備了很長時間。我相信很快過一段時間可能會和陳總這塊一起組織一下搭載的魏牌車型上,邀請各位也一起試駕一下,應該也會有明確的量產時間。

陳思英:我和顧總在后臺備場中還交流了,我說接下來和顧總兩個人要經常 CP 出來,我想了幾個魏牌和毫末在 Coffee Pilot 智能輔助駕駛的問題,我們要邊設計、邊體驗、邊完善、邊傳播。

這四邊里無論我和顧總產品端和開發端的流動還有媒體端用戶端,參與品牌不斷地完善,因為這是一個駕駛習慣,這是一個車路協同。

很多的東西背后有大量的數據邏輯在里面,一定四個邊才是合適。而不是完善到一定程度所謂一個版本發布大家來體驗,再有一定問題。

如果用四邊邏輯,我覺得接下來我們這方面體驗會有很大改善,也會在微博上開通關于城市用戶開發進展。

邊設計、邊體驗、邊改善、邊傳播。過程當中用戶參與進來,媒體參與進來,產品營銷團隊和開發團隊再結合起來,四方結合在一起,我相信這是真正用戶大模型體驗。

訓練很重要,接下來可能在今后的日子里,而且我在想廣州車展我們能不能再做一個大的活動,還邀請各位媒體老師來參與我們體驗。

記者:我城市 NOH 在我們計劃里和毫末這邊,大概量產上車時間節點,以及后面車型,還是說魏牌所有車型以后都是那么一套方案?

顧維灝:技術上面產品上面我可以說一說,搭載規劃上一會陳總會更詳細,技術來講因為支架在技術還可以,我們也很長時間了。

從城市導航輔助駕駛技術方案來講,重感知,輕地圖或者重感知無圖的城市導航輔助駕駛,最早也是我們來提的。

現在這段時間我們也一直沒有放松,一直在找,確實也看到小鵬在北京有些動作,技術方案來講我們還是挺不一樣,核心不一樣的點在于能夠更少地利用地圖信息,實現更加合規或者更加類人的城市導航輔助駕駛這樣的產品。

持續發展來看怎樣減少持續維護成本,因為這個領域,技術上面大家多少都會有些交流,我覺得我們方案和他們都不一樣,我們的方案也會更利于泛化,以后整體維護成本也會更低一點。

但是技術挑戰一定會更大,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相對,從提出來到今天可能還沒有看到真正邀請大家落地體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記者:還有一個是我們在時間計劃里會有上類似于通勤模式這樣的策略嗎?

顧維灝:其實是兩個,我覺得通勤模式和城市導航輔助駕駛,它其實是兩種場景,城市導航輔助駕駛是更廣泛的場景,通勤路線是這里面一個子集。

如果上下班經常在一塊開,是不是能開得更好,我覺得是一個全部和局部的概念,這兩個事情我們都會去做,局部做起來和全部做起來方法也會不一樣。

可能局部上我們搭載的會更廣泛一點,全部范圍內的,因為它的要求會比較高,對算力要求也比較高,包括現在還是在高通方案在做持續推進,我覺得這是兩種場景,實現成本也不一樣,擴大范圍肯定也不一樣,局部范圍一定越大。

記者:有個問題想請問顧總,城市 NOH 是采用重大新地圖方案,想問除了這個技術性以外,相較于其他友商還有什么技術優勢?第二個問題是百強覆蓋計劃推行速度如何?

顧維灝:技術上肯定有不一樣的地方,包括感知也好,包括認知也好,我覺得我們的技術方案還是要更多地使用已經量產的車型,包括之前摩卡的車型還有等等其實已經量產了很多魏牌和長城的旗艦車型。

我們要把量產數據更多地融入這里面,我覺得這是一個應該和別人不太一樣的地方。

第二、在這個過程中剛才我講怎么能夠更少地應用到地圖里面。今天大家看到的一些友商的,他們可能也會有比較高的維護成本,我們希望找到更加泛化的挑戰方式這也是和大家不太一樣的地方。

第三、從量產數據能挖掘出來,能夠使用到的駕駛行為,更加類人的駕駛行為這也是會和別人不太一樣的地方,每一家都說在實現,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我看到如果這個產品能夠更加泛化,長期維護成本更低的話,我覺得我們的方案還是比較不錯。

記者:我還有一個問題問陳總。這個問題在于剛才第一個問題的延伸,我覺得從藍山開始整個魏品牌銷量往上走,是整個品牌特別大的轉變。第二點在于接下來我個人感覺從 Q4 開始整個智能化包括座艙和自動駕駛對購買決策影響會越來越擴大,特別是華為陸續進廠之后會逐步打開這個觀念。這個點在于我們魏牌在接下來產品規劃里,怎么把智能化對于購買決策影響繼續拉伸,所以我覺得這個對于產品規劃來講影響非常巨大。

陳思英:你講得特別對,其實魏品牌 2023 年整個全面新能源化大家都看到我們產品調整,整個進入 PHEV,第二個魏牌產品規劃價格帶基本在 20-40 萬的價格區間。

第三個整個魏品牌目前尤其現階段藍山的車主,基本上增換購的相當高,這幾個特征和中國品牌發展幾個階段還是蠻吻合的。

今天我在內部和團隊說,中國品牌的向上,現在市場規模超過 50%,PHEV 在整個新能源市場的滲透率也超過了 33%,增幅基本上是 100% 的增長。

再就是 20-50 萬價格區間增量也很大,第四個就是存量市場所謂增購換購市場越來越多,而魏品牌所處在的價格區間和產品品類。

今天我在發布會上說了,SUV 加 MPV 加轎車,雙輪驅動,以家庭為主要客群的產品序列都已經規劃完畢了,這是一個產品和中國品牌發展。

第二個魏品牌在長城公司這塊也是一個高端智能新能源的先鋒品牌,長城公司內部戰略和資源的優先是毫無疑問的,所以接下來我們和毫末在Coffee Pilot智能輔助駕駛的合作上要有“四個邊”,邊設計、邊完善、邊體驗、邊傳播,其實就是強化智能化對魏品牌的背書。

一方面是智能化已然成為無論是座艙還是交互,無論是 Coffee OS 的體驗和交互,越來越會成為用戶決策買車重要理由,原來可能排第二第三,原來第一步是價格,安全這是過去大家對產品的感覺,現在這個智能化我相信 top3 里一定會有智能化,這是我們認知到的情況。

所以一方面長城對魏品牌的戰略和資源優先,一方面長城對魏品牌的戰略定位就是高端、智能、新能源,給我們定位就是這樣。

我的價格區間、產品矩陣、產品屬性就是新能源市場、智能化市場。所以一方面我們洞察到了市場變化,洞察了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這一塊對用戶決策購買影響力的時候,接下來整個魏品牌關于智能新能源技術搭載會加速,一定會加速。

魏品牌第一個實現城市 NOH 功能的應該是藍山,就是目前我們魏品牌的當家車型,也是目前市場上表現比較突出的產品,時間順利的話應該在明年的 Q1。

高山之后,我們明年還有全尺寸的 SUV,比藍山還要大。

明年還有長軸距的高山,明年我們還有主流SUV市場,20-25萬的新SUV市場,明年我們還有轎車、純電產品。

記者:像您剛才講了接下來的產品計劃。我還有一個問題,魏牌整個產品定義跟開發有沒有完全自己做,現在可能大集團介入了很多技術。

陳思英:對。

記者:但是有沒有一個可能,滾動也好或者底層系統也好自己去做交互,比如魏牌所有的產品能不能自己重新定義,完全把產品的開發和定義都是自己做的?

陳思英:這個我理解因為集團多品牌,一定會有很多技術共享,就是大家認知的平臺化,這一定是的,任何一個品牌國內國外。

但是在一些先發技術,在一些高感知駕駛的技術,我認為應該是魏牌首搭或者是基于魏牌的,因為它的售價在這,如果價位低了以后搭載不了,沒法搭載。而在魏牌這個品牌的高端、售價或者產品屬性應該是它首搭,底下像 OS,上面的 UI、UV 不一樣,可能一些菜單、交互生態不一樣。

記者:如果按照傳統的研究院模式的話,其實在智能化時代用戶反饋的體驗是有痛點的。

陳思英:同意你的觀點,所以我們在智能化內部工作在組織發展。

記者:我覺得明年吧,可能會有一個爆炸式的競爭。

陳思英:是。

記者:據我所知,明天理想就有 8 臺新車。因為我跟毫末的技術跟了很久,這個重感知我能理解。

但重感知里,我們現在所有的方案應該還是包含了融合感知的邏輯。

我想問的是,我們接下來的感知逐步往視覺去走,還是現在我們的激光雷達直接參與智能網絡的感知能力,還是現在激光雷達只是用點云做視覺驗證?

顧維灝:我們目前在做的這個方案是有激光雷達的,這個激光雷達不是單獨的驗證,是綜合態輸入,然后一起來做結果的識別。

我覺得激光雷達現在還是能夠用產生合光度,包括內定義的障礙物識別(通用障礙物),就是你之前沒見過,比如這盆花放在地上,在之前我沒有怎么見過,視覺感知現在其實還搞不定這件事,那我用激光雷達的信號融合,這是一點。

從現在的角度來講,在這個車型上還是用了激光雷達的。

第二個,后面還有很多新的地方,激光雷達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現在技術上其實也有很多新的進步,現在比較火的是在一些大模型上,把語言模型本身存在語意化的東西融合到視覺識別的模型里來。

用這種方法我們現在也做了一些嘗試,在大部分的車型上我們都去掉,這樣的話成本就會更低一點,搭配著整個量也會更大一點。

記者:剛才聊到大模型,我知道原來毫末也有大模型,這個大模型在我們研發上具體有沒有什么幫助和體現?第二個問題,關于嘗試 NOH 這塊我們可能后面才推,現在小鵬和華為他們已經在做,這中間落地之后會產生很有價值的真實的數據和設計。如果我們到后面再推,中間這個時間差他們是通過各種價值的技術在迭代,這個差距我們怎么追趕?

陳思英:大模型現在的用途還是挺多的,一個是在數據生成上,過去你去識別一些東西遇到一些場景,現在用生成式的方式,把很多場景比如陰天、下雨、黑天路面的變化和車里的變化都用生成式的方式來做,這個我們也一直在應用,來補充各類場景感知識別率的提高,這是生成。

第二類似于仿真,我們可以用一些大模型,把數據采集過來之后自動的生成三維的場景,然后把我們新的算法放上去做迭代和驗證。

第三現在也有很多新的方式和方法出來,大模型的方式也可以為圖像深度模型提供更好的策略和方法。

也包括剛才說把語意自然語言的信息放在視覺大模型里,我覺得能解決一些通用障礙物的識別問題,像一些花原來在視覺上標注起來很難,能夠把自然語言很多知識納入進來的話在視覺識別上可能就一起了,所以特斯拉也搞了很多年,繼續用特斯拉的方法搞可能永遠都搞不過他們。

特斯拉也很牛,做得也很好,所以我們更多地會用今天更新的技術來做另一個賽道,用另一個賽道進行超越。相同的道理也用在小鵬,小鵬他們可能先發了個把月其實都不會是太大的瓶頸,核心還是在技術方法的應用上。而且城市NOH,即使大家都新發了,包括用陳總四邊方法論來講,技術體驗永遠都是要增強的。

技術的提升我覺得后面挑戰也會非常大,不是說今天我們邁出一小步,體驗就達到了進廠的狀態,它未來的路還是挺長。

記者:那您覺得城市NOH這個基本到什么樣的時間段會徹底解放雙手嗎?

顧維灝:我覺得這個最終發展結果可能就是今天所說的 robotaxi,一定是這樣的。因為它也是在城市里,可能遠遠高于人類的駕駛需求,這條路我覺得還需要走一段時間,它要用新的大模型的技術能夠引入這些數據,在這個場景里做專門實驗,這條路還需要一段時間。

記者:我有一個問題,剛才您講的和顧總組CP這個我覺得太棒了,因為接下來競爭可能會更加激烈?

陳思英:因為這個一定有產品的載體。

記者:但是我想問的在于輔助駕駛上車并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還有整個運營體系問題,運營體系一定嫁接在主機廠這邊,因為終端產品直接銷售方,帶來問題在于我們在整個運營上有什么策略的提前布局。因為國內目前我知道的只有蔚來在做AO,他們有個 AO 部門專門在做。這個運營就是包括整個自動駕駛商業閉環以及整個智能駕駛數據閉環。

陳思英:這是個好問題,相信就像早期大家一直在想電池以后怎么回收怎么處理的問題,這是一個社會性難題,這個關于整個運營生態,目前在我們內部意識到這個問題存在。

二是智能駕駛怎么智能化這塊未來會加速,我們正在搭建這樣的組織。其實將來我一直覺得后向收費是個趨勢,但是我們接不接受這個不一定,一是需要教育市場,二是家里要有這樣的運營團隊來做,這個對我們有挑戰。

前兩天我們內部討論了這個問題,一旦智能駕駛普遍化以后,產品不斷地迭代,甚至有些客戶選裝,所謂客戶硬件預買,我覺得這個生態還是復雜的體系。因為訂閱是比較好的。

添加微信,找到我們

更多閱讀

我們研究了特斯拉、毫末「自動駕駛算法」的秘密

Momenta CEO曹旭東:自動駕駛沒有百億美金公司,要么千億美金、要么被收購或淘汰

2022,車載高規激光雷達量產元年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如何申請醫療鑒定 2023-09-01 10:31:51
魚缸的植物過濾方式 2023-09-01 10:26:17
米蟲滿屋爬怎樣消滅 2023-09-01 10:22:41
定了!9月在錫舉辦 2023-09-01 10:22:26
《西行記》薯條漫畫 2023-09-01 10:20:20
599gto和599gtb(599gtb) 2023-09-01 1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