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陜西人藝經典話劇《白鹿原》即將來滬

2023-09-08 16:49:03 來源 : 中新網上海??

(王笈)在交銀理財獨家冠名支持下,改編自當代著名作家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由陜西人藝老中青三代實力演員傾力打造的同名話劇《白鹿原》即將于9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連演3場。故事以白嘉軒“巧取風水地”開篇,幾經波折,用傾倒的“仁義白鹿村”牌匾作結,首演以來開創了6年75座城市497場巡演的紀錄。


(相關資料圖)

從文學到戲劇的成功改編

如何將具有線性敘事特點的小說,改變為具有戲劇性的話劇,在舞臺上呈現?陜西人藝話劇《白鹿原》既有豐厚的原著基礎,又有精妙的改編力度,延續了原有的故事主線,以黃土高原上白、鹿兩個宗族勢力的變遷,展現中國社會飽經風霜的歷史圖景,描繪了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編劇孟冰表示,該劇是他投入感情最多的作品,所做的“功課”達到幾十份文件,厚度遠遠超過原著十倍之多。故事的結構要忠于原著,矛盾沖突必須更具張力。小說《白鹿原》是厚重、深刻的,陳忠實以平和老到的講述方式將故事娓娓道來,其文學成就不是刻意追求出來的,而是深藏不露讓人沉溺其中,因此改編的難處在于要用短短的兩個半小時濃縮50余萬字的鴻篇巨著。

在舞臺表演的呈現方式上,話劇《白鹿原》將多個戲劇性環節集中到一起,再依次排布,沒有圍繞單個矛盾,而是通過演員的表演勾連人物間的沖突,體現劇中廣闊的社會圖景。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等故事情節在舞臺上一一呈現,這些濃厚的鄉土元素,一方面與作品的主題內容交相呼應,另一方面使舞臺風格更具地方特色。

“歌隊”與布萊希特“史詩戲劇”

“舞臺上根本沒有演員,舞臺上就是一群《白鹿原》的生民”,這是觀眾對于陜西人藝《白鹿原》演員的評價,“看完根本記不住演員,因為他們就是小說中的那個人物。”

隨著當代戲劇的發展,越來越多中國話劇開始使用“歌隊”這一形式,并在布萊希特“史詩戲劇”的基礎之上作出革新。《白鹿原》中,孟冰通過增添歌隊來完善對歷史背景的敘述,正是以古希臘戲劇與“史詩戲劇”為基礎的一種革新。沒有了小說中的敘述方式,即旁白和《白鹿原》小說中第三人稱的描述,《白鹿原》巧借古希臘悲劇中的歌隊,引領臺下在座不分來自何方,均能與鴻篇巨著的血脈相連。

歌隊不僅起到了群演和旁白敘事的作用,更展現了陜西風情元素的形式美——村民穿著風格統一的陜西著裝,說著陜西的普通方言,唱著帶有濃厚陜西民族特色的老腔,陜北的風情風味在舞臺上得到了更加豐富的呈現。村民們排列有序、對稱有致、唱和有律,為戲劇增添了一種音樂式的韻律感,呈現出歌隊之“歌”性,也生動刻畫了村民的集體形象,更深化了悲劇主旨。克制的美,意蘊深長,還原了真正的“白鹿原之美”。(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王笈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