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證監會郭俊:正在研究起草可持續發展披露指引 允許自愿披露但不可隨意披露

2023-09-09 11:12:50 來源 : 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三亞報道

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是可持續投融資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可持續發展披露規則的關注度持續提升。

“目前,結合市場訴求,證監會正在指導滬深證券交易所研究起草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披露指引。”9月7日,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郭俊在第二屆可持續投融資(ESG)與自貿港建設論壇上表示。

郭俊指出,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續披露相關制度,對于推動企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長期價值、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國際方面,可持續發展披露準則呈現加速發展的趨勢。今年6月,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正式發布首批兩份準則。今年7月,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宣布認可上述兩份準則,歐盟委員會也審批通過了首批12份《歐洲可持續發展報告準則》(ESRS)。

國內方面,不少研究機構、經營主體都在積極推進相關研究和實踐,上市公司可持續相關報告披露的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今年以來,共有超過17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可持續發展相關報告,家數再創新高。超過3000家公司披露了為減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家數占比超過全部上市公司的一半。特別是,超過600家公司不同程度披露了碳排放量的情況,邁出了從定性到定量的關鍵一步。

“對于可持續發展披露問題,證監會上市部高度重視,認真聽取各方訴求,積極推動相關工作開展。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充分反映意見。另一方面,與有關各方加強溝通交流,做好國內政策儲備。前期,我們多次摸排相關情況,了解企業訴求。調查顯示,60%上市公司對出臺具體細致的可持續披露規則有著較強的需求,反映出這方面意識不斷提升。”郭俊透露。

他談到,可持續發展披露規則的制定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內容廣,事關主體多,經濟影響深遠,超出了常規的信息披露具體規則。在推動規則制定工作中有幾個基本思路:

一是堅持實事求是。在規則制定中,既要考慮理論上的完備性、科學性,也要綜合考慮上市公司能力、市場機構能力和監管能力。脫離實踐基礎,寄希望在信息披露上單兵突進,既可能過度增加成本負擔,信息的真實性和可比性也無從保證。

二是堅持系統觀念。可持續發展信披不只是個披露問題,對企業而言,是從戰略到治理,再到具體指標披露逐步展開的系統性過程。在規則制定和具體推進中,要堅持系統性、全面性,注重從行動出發,以更好的實踐帶動更好的披露。

三是堅持以我為主。對于國際方面的有益經驗,要積極吸收借鑒,同時在推進的具體節奏上,要合理設置符合自身情況的規劃。

此外,郭俊提到,在建立健全我國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披露規則過程中,還有許多具體問題需要認真研究。

一是報告的實施路徑,即要不要強制披露。在微觀層面看,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不同規模、不同行業公司之間的實踐基礎和管理能力差異很大,同樣的披露要求,對某些大型企業可能是賦能,但對小公司有可能是負擔。從我國國情來看,整體以自愿披露起步比較穩妥。同時,允許自愿披露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披露,必須符合信息披露的底線要求,符合資本市場相關規則的要求。

二是報告的對象和方式,即披露給誰看。目前存在以投資者為導向和以多元利益相關者導向兩個路徑。前期證監會開展的調研顯示,超九成上市公司表示應該以雙重重要性為原則進行披露。在路徑選擇上,不僅僅要注重理論自洽,還要看與當地社會文化的匹配度。

三是報告什么內容,即設置哪些議題。在議題選取上,既要兼顧共性,更要考慮個性,既要看國際共識,更要看國內關心什么,在結合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形成能夠爭取更大共識的方案。

四是報告的指標選取,即標準高低如何設定。正式推出的ISSB國際準則比征求意見稿在指標要求上有所放松,但仍有一些指標引發市場熱議。能否把這些指標全部引進來,要充分考慮國內企業的實際能力,并兼顧監管能力。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債務問題 2023-09-09 1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