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3 23:59:43 來源 : 歷史靠譜學
2003年,剛滿22歲的李兆會成為全國最大的民營鋼鐵公司——海鑫鋼鐵的掌門人,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媒體的眼球。
(相關資料圖)
基礎雄厚的集團公司和發展勢頭良好的鋼鐵行業讓李兆會最初的工作順風順水。接下來,他開始廣泛投資并獲得首富稱號。
隨著鋼鐵行業寒冬期的到來,李兆會的海鑫鋼鐵在2014年被迫停產。
次年,最后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李兆會在多方債權人共同壓迫下,做出盡快還債的承諾,然后便消失不見。
如今的山西首富姚俊良更是懸賞2000萬找到他。為什么在短短的十幾年內,風光無兩的李兆會會落得如此田地?我們就來盤盤李兆會一路走來的傳奇經歷。
李氏家族
古往今來,中國的成功人士背后都有一個強大的家族背景,李兆會也不例外。他的爺爺和父親分別是李春元和李海倉,這兩位可都是叱咤風云的人物。
然而李氏家族發家前,生活也十分清貧。可是,李春元卻在生活中悟到了讓他家族發跡的訣竅。
李春元出生于1932年9月兵荒馬亂的舊中國,他的生長之地——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東鎮川口村更是頓頓都揭不開鍋的窮地方。當地有一首順口溜非常形象地描述了這一特點:
“川口不川,三嶺依山,嶺上旱坡,嶺下堿灘,年年欠收,家家困難。”
在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中,李春元渡過了他前半生。受到傳統觀念——“多個孩子就多個勞動力”的影響,他共孕育了六個孩子,海鑫鋼鐵創始人李海倉行三。
如今的東鎮川口村
李春元悟到訣竅則是通過一件非常不起眼的事情。
有一次,他讓孩子們去河邊割草。小家伙們在忙活的時候看見有人在河里摸魚,心里饞得慌,也都去摸。還真幸運,他們摸到了一條大魚,就歡喜地回家給爸爸顯擺。
結果,李春元看到此景板起了臉:“你們割的草呢?”孩子們啞口無言。
直到晚上,一個孩子對李春元說:“一條魚比一筐草貴多了,您為什么還讓我們割草啊?”
李春元想都沒想:“魚你們每天都能抓到嗎?草是不是每天都能割到?哪個更靠得住呢?”
孩子聽到這話都不再抱怨了。
而李春元在事后也通過這段對話想明白了這條訣竅——從長遠謀劃,穩扎穩打,立身立業。
因此他把三兒子李海倉送進了鎮里的國企榨油廠當工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吃國家飯。
每天與油打交道的生活讓李海倉的衣服無時不刻沾滿油漬,每天洗衣更是讓他把肥皂廠的肥皂都買光了。
受到父親的影響,李海倉的商業頭腦非常發達。
他敏銳地抓住了商機——如此低廉的肥皂制作技術可以讓我賺上一筆,把想法跟父親一說,李春元當即同意。
于是李海倉學會了制皂技術,并在父親的幫助下開起了肥皂廠。
而父親李春元更是通過承包荒灘,發展綜合種植養殖當上了村支書。
看到父親事業做得風風火火,李海倉也不甘落后,用肥皂廠賺來的錢開起了綜合商店,在1986年就賺了23萬。
海鑫鋼鐵
生意成功的李海倉又嗅到了新的商機,這都要歸功于一次出門推銷貨的經歷:一次,李海倉到一家公司去推銷電冰箱。
那個公司的老板聽說他是山西的就問:“你除了推銷這些日用雜品的貨物,還賣別的嗎?”
李海倉不知道老板這個話是什么意思。見李海倉的反應,那個老板接著說:“山西的老板不是都推銷煤嗎?”這句話點醒了他。
在回鄉的路上他一直在想:“我如果也推銷煤,與別人都一樣,發展的空間非常的小,何不仿造當初做肥皂廠的思路,進行煤炭加工?”
他回到家后,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父親。
李春元根據自己對煤炭市場的了解和兒子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到最后爺倆一致認為焦炭冶煉業是當前最有發展前景的行業。
說干就干,李海倉把綜合商店交由家人打理,自己外出去學習焦炭冶煉技術,這一走就是一年。
1987年,學藝歸來的李海倉打算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建家焦化廠,而且不能像以前那樣,得是現代化的工廠。
這一前所未有的決定給李家出了個難題——現代化的工廠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資金和更多的土地。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李海倉想到“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這句話,就動員自己的大哥李天倉和自己一起來干,同時他還叫來了兩個和自己談得來的伙伴辛存海和侯云嵐。
李海倉把自己開商店攢下來的錢拿出來,又東挪西湊,共計4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土地就是父親承包的荒灘。
為了支持兒子的事業,李春元親自出馬帶著兒子們火熱朝天地干起來。可天有不測風云,這件事讓縣城管理部門知道了。
經過考察后,他們認為這片荒灘是生態農業的樣板,不能建廠,焦化廠運作陷入了僵局。
之后的日子,李海倉四處考察工地,咨詢專業人員,提交申請,終于把焦化廠辦了起來。
后來的事實證明,這份辛苦是值得的,焦化廠當年就實現了成本全部回收。第二年開始便盈利,后面更是一馬平川,財源滾滾。
到了1992年,李海倉本人出資9800萬元與北京鐵路局,山西、上海、河南三省的冶金廳共同成立海鑫鋼鐵有限公司,自己擔任董事長。
而當年,海鑫鋼鐵銷售額就接近了2億元,納稅更是突破千萬。之后的發展更是蒸蒸日上,不久便坐上了民營鋼鐵公司的頭把交椅。在這樣優渥的環境里,李兆會出生了。
成長經歷
這一年是1981年。也是這一年,李兆會的父親李海倉升至銷售部經理。大家都認為李兆會的出生是給他們家帶來的好運。
爺爺李春元借著這個彩頭給他取名李兆會,意為李家的吉兆,學什么都會之意。但是很奇怪,大多數人的人生都和他們的名字背道而馳,李兆會也沒能逃離這個規律。
他從小就不愛學習,逃課的次數比上課都多,因此父親經常管教他。到了16歲,父親的焦化廠規模擴大,李兆會就脫離了父親的管束,成績更是差到連高中都上不了。
為此,父親李海倉倍感頭痛,四處托關系把他送到了封閉式學校,希望他好好學習,爭取以后繼承公司。可李兆會在封閉學校逃課、翻墻出去玩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李兆會考了個鴨蛋回家,已經準備好要挨打了。
可誰成想,父親一臉疲憊地對他說:“封閉學校都關不住你,以后公司誰來繼承啊?”見父親沒有打自己,李兆會瞬間有了底氣:“我才不要繼承呢,我壓根就不是學習這塊料,就算是把我扔到國外也沒用。”
這句話提醒了李海倉,他心想:“老六不是在澳大利亞嗎,把兒子送出去歷練也好。”于是李海倉當天就聯系上自己的六弟李文杰,說了想把兒子送到他那兒的事。
李文杰聽言,馬上開始給李兆會辦理出國手續。不久李兆會就稀里糊涂地去了澳大利亞。
在異國他鄉,李兆會開始慢慢成長,但始終沒有學會謙虛和謹慎,這也為他后面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父亡子繼
2003年的1月22日,身在澳洲的李兆會接到了家中的一通急電,掛了之后,他立刻買了回國的機票。
就在這天,聞喜縣東鎮川口村的海鑫鋼鐵辦公室內傳出兩聲槍響,劃破了鄉村的平靜。隨后警方介入調查,在對死者身份進行辨認之后確定:死者有兩人,一位是造紙廠廠長馮引亮,另一位就是海鑫鋼鐵總裁李海倉。
后者因為私人矛盾被前者槍殺,前者在開槍殺人之后也飲彈自殺了。
而充滿諷刺的是,這二人是從小玩到大的發小。
馮引亮和李海倉在同一個時期辦了廠子,并成為聞喜縣首富。發跡之后,其生活作風開始變質——蓋豪宅、換汽車,養情人和私生子。
在李海倉運營出現困難的時候,他還幫助李海倉渡過難關。后來,馮引亮的廠子用電困難,從李海倉廠子接了電線后,在電表上做了手腳,二人為此鬧得很不愉快。
馮引亮因為污染問題,廠子被關,又因偷稅漏稅問題被查。期間,他多次向李海倉求助,李海倉都沒有答應。
懷恨在心的馮引亮于是在春節前十天沖到李海倉辦公室,一槍結束了他的生命,隨后一槍打向了自己。
整個2003年春節,李氏家族都是在哀痛中渡過的。李兆會剛下飛機就聞此噩耗,他忍住悲痛,立刻回家盡心操辦了父親的后事。
在爺爺李春元的支持下,李兆會力克五叔李天虎和六叔李文杰成為海鑫鋼鐵最年輕的掌門。
就任掌門后的李兆會,更是削發明志,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爺爺李春元及眾長輩看到李兆會努力地學習鋼鐵生產及運營管理的勁頭,均感到十分欣慰,更是全力為其打造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班子。
在李兆會運營海鑫鋼鐵初期,集團很快完成了掌門更迭的過渡,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迎娶女星
2009年是李兆會執掌海鑫鋼鐵的第6個年頭,這期間他先后斥巨資改造發電廠,助集團獲得全國第一納稅民企,而他本人也超過了父親成為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第19位。
嘗到甜頭的李兆會,性格中的浮夸和好大喜功開始慢慢顯現。
他拋棄了父親經營和布控實業的部署,轉頭開始進行自己的投資之路。到2006年,他的資產就超過了100億,成為最年輕的百億富豪。
工作和事業春風得意的他在看電視時,被美貌的車曉深深吸引,覺得自己的身價完全配得上這位女星。
但如何才能促成兩人相識呢?
這時,他想到了一個和自己父親關系非常好的大腕——成龍。李兆會以聯絡和增進感情為由邀請成龍一起吃飯,并點名要求叫上車曉。
成龍自然知道怎么回事,于是叫上后者前來赴約。
在飯局上,雙方對彼此的第一印象都很好。彼時車曉對李兆會并沒有什么別的想法。
在之后的時間,李兆會加大了對車曉的追求力度,他通過制造各種機會增加和車曉相遇見面次數。慢慢地,車曉注意到了李兆會,而他也要到了聯系方式。
車曉一開始只覺得李兆會是個富商。
在頻繁接觸后,二人感情升溫,車曉帶著李兆會拜會自己的母親王麗云。
見到未來丈母娘,李兆會表現得十分緊張和拘謹,一直重復:“阿姨,您吃水果。”、“阿姨,您喝水。”
這種樸實的言語贏得了王麗云的好感,也讓車曉感到十分踏實。得到了丈母娘的肯定,兩人很快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婚禮奢華程度令人咂舌。婚禮當天,3000余名政商界重要人物參加了這場婚禮,李兆會一時風光無兩。
現場接親的豪車就有200多輛;流水席更是達到恐怖的500多桌;婚禮上,李兆會送給車曉的黃金項鏈高達20萬元;海鑫鋼鐵的上萬名員工均被邀請至現場,每人還得到500元紅包。
值得一提的是,李兆會這邊的長輩親屬參加婚禮所穿的唐裝都是從北京邀請至山西的業界大師手工縫制的。
車曉一路上所收的紅包抱都抱不動……這場世紀婚禮今天提起來,仍是人們的談資。
入錯行的投資家
李兆會剛剛接手海鑫鋼鐵時,許多人都對他不看好,認為他只不過是吃父親的老本,不會有更大的發展。
但事實上,李兆會起初還是表現出了一定手腕。
他首先通過爭取辛存海,瓦解了五叔李天虎的總調度部,并在爺爺還蒙在鼓里時,將其調離,隨后通過一系列改革,把集團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甚至把曾經支持自己的爺爺的權力也剝奪了。
大權獨攬后,李兆會開始了自己籠絡人心的舉動。首先為集團2000多名基層工人辦理醫療、養老等主要保險,讓后者感恩戴德,隨后又通過擴建鋼爐,加大生產,讓工人們看到集團未來發展的光明。
辦好這一切后,李兆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曾經的助手辛存海調到太原分公司。他的種種行為都給世人一種投資人的作風,而不像是做實業的。而后面的行為也驗證了這種感覺的正確性。
當時李兆會身邊的人回憶:“他曾多次跟我說,他對鋼鐵行業沒興趣,只有投資才能讓他有更大的成就感。”
2004年11月初,李兆會攜6億殺進資本市場,通過投資1.6億成為民生銀行第10大股東。
眾人還在為此舉震驚時,他又從富華手中奪得華冠20%股權,成為其第二股東。在持股一年后,李兆會又果斷地轉手,獲利千萬,以絕對優勢成功掌控華冠。
這一舉動引起了腦白金大佬史玉柱的注意,二人約好與投資界大家一起組建金鼎俱樂部。
2005年,李兆會用北京惠宇、和嘉投資作為平臺,進軍房地產和兒童樂園投資市場,實現從實業和到投資的完美過渡;
2008年他又通過海鑫實業,購買中國有色金屬在民生銀行的股權,賣出后獲利26.59億元;
隨后李兆會陸續投資山西證券、光大銀行、日照港、銀華基業等,保守估計獲利40億元,至2008年底以125億身家成為山西首富。
回光返照
但2005年卻是李兆會最后的輝煌。一個企業發展與否,取決于他所在的市場。如果鋼鐵市場持續平穩,李兆會的成功還會進一步繼續。
可假設成為不了現實。
這一年,國內鋼鐵生產的能力就已經滿足2010年鋼鐵需求,國內市場便呈現出供過于求的現象,價格開始走下坡。
到了4月,國內鋼鐵價格呈雪崩式下降,海鑫為適應市場在不斷做出價格調整:從最初4500元/噸,降到了成本價2000元/噸。
價格下降,資金鏈斷裂將成必然。海鑫與供應商的貨款也從每半年一結變成每年一結,而且時常結不了款。
集團的處境,每個工人都十分擔憂。就連來催款的供應商業務員都表示:“海鑫如果還沒有應對措施,很快就會關門倒閉。”
在所有鋼鐵企業都在做積極應對時,李兆會卻還在擴大生產運營規模。
從上文所提建新爐到增加員工福利和薪水,再到2006年初處級干部家屬海南觀光游、嘉獎下屬生產廠,到最后的慰問特困職工家庭。
2007年,李兆會拋售民生銀行1億股票,獲利10億余元,隨后又買進銀華基金21%股權;
2008年,他又增持民生人壽股份,海鑫鋼鐵也在500強中排名444位,比之前前進了15位。
但有關評論則認為:“這只是海鑫借著之前發展的慣性達到的。”
進入2011年,李兆會開始減持股票。2012年,他甘冒違規的風險,拋售500萬股票。到當年7月份,李兆會已經集中變現了約15億元。
李兆會投資一覽
這一波操作可謂讓眾人長了見識,他們還沒有見過誰敢這樣做。
專業人士則通過李兆會的舉動嗅出了背后的真相:“海鑫的資金鏈已經崩盤,而鋼鐵行業的全面虧損讓鋼鐵公司庫存積壓嚴重,海鑫的經營也遇到了很大困難。”
事實也正如他所料,進入2010年,海鑫鋼鐵便開不起員工的工資了。
當被問起此事,老員工們無不感慨:“老董事長如果還在的話,海鑫決然不是這樣!這些年,海鑫一直都在吃老本,以后怎么辦啊……”
海鑫鋼鐵的虧損還在繼續,到了年底,其生產能力更是慘到只有400萬噸。
2011年,海鑫鋼鐵已經不再出現在年產量超300萬噸的名單當中;屬于海鑫鋼鐵、屬于李兆會的輝煌時代結束了。
欠下巨債失蹤
2012年初,李兆會和車曉維持了僅一年多的婚姻宣告破裂,背后的原因眾說紛紜,坊間也有分手費3億元的謠言,這些都成了永遠的迷。
海鑫鋼鐵還在不斷地虧損,曾經決策和人事問題的不當處理使李兆會眾叛親離:先是五叔李天虎分得水泥廠離開,后是六叔李文杰從事礦產與房地產,至此集團管理層出現了無人的真空狀態。
這時有人就會問了,李兆會不是掌門人嗎,別人都走了,他還在啊!
其實在2006年,李兆會就已經卸任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和海鑫實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職位,僅僅保留集團董事長的頭銜。
離婚后,李兆會仍然瘋狂地進行著投資事業。他認為,只要背后的海鑫鋼鐵還在,自己就可以繼續投資。
2013年,海鑫鋼鐵掌控權因六叔李文杰的離開落到了李兆會妹妹李兆霞手中。但此時的管理層,人人都在中飽私囊,沒人為企業著想——“畢竟海鑫是他李兆會的,他都這樣做,我們為什么不能。”
另一邊,李兆會和史玉柱在資本市場攻城略地,仍在為他資本家的事業忙碌著。
而真正使海鑫鋼鐵分崩離析的就是其在銀行所貸40億元因逾期被撤回。資金供不上,生產便無法進行,六座高爐熄火,工廠停業的停業、倒閉的倒閉,大批工人失業。
在李兆會家門口討要工資和債務的人一波接一波;其中最大的當屬銀行行長帶頭要債。
2014年,海鑫鋼鐵破產。截止2015年,海鑫債權人達954家,所控債券高達234億元。
同年,許久未出現的李兆會在債券會議上現身。此時的他一改曾經風光,滿身大汗,眼神慌張,在匆匆向所有債券人保證盡快還清債務和兩次深深鞠躬后便再此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2017年,李兆會因不履行法律文書義務被限制出境;
2018年,他因不償還美錦能源2.16億元的追債被列為失信人,后并被多地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2020年,海鑫集團五家公司經過多場拍賣都找不到下家,無人問津;
2021年,李兆會人間蒸發,財產也查不到線索;美錦能源的幕后老板姚俊良更是出資2100萬懸賞李兆會……
也許等李兆會再次出現時,事情才會有最終的結局。
從引人注目的山西首富到被多家索債的狼狽不堪,李兆會的遭遇只能怪罪他自絕根基、在假象里迷失自我;
也側面反映了他心智不成熟,考慮欠周全、急功近利的弊端;
他的經歷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是啟示和警醒——不忘自己來處,認清自己、做出周全長遠的規劃才是正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