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不婚不育的越來越多,真正想生的又阻力重重,想生孩子的人如何守護生育力?我們怎么做才能打破生育困局?

2023-06-24 00:45:26 來源 : 頂端新聞

張愛玲曾說過:“如果孩子的出生,是為了繼承自己的勞碌,恐慌,貧瘠,那么,不生也是一種善良。”

一句話道破底層人不婚不育的根本原因:不是大家愿意生,而是生存環境差,讓有責任感的人主動壓制了生育欲望。

所以要想打破僵局,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大家收入多一點,壓力小一點,權益多保障一點,生活質量好一點,幸福指數高一點。


(資料圖)

那么,大家在經歷著哪些生育困境呢?

1.生存太難了

好多人生下來就上學,然后在學校里寒窗苦讀十幾年,再一路過關斬將擠掉許多競爭對手,順利通過中考、高考的獨木橋,然后再斥高額學費順利進入了不入流的大學,畢業后卻發現“畢業就失業”。

就算能找到工作的,也可能就是跟初中就輟學的同學一塊搬磚。

大批量“披著孔乙己長衫”的人,既穿不上“學歷的長衫”,又不能放下身價,與沒上過多少學,卻從小就吃苦耐勞的小伙伴去爭飯碗。

就算偶有幾人愿意為了生活,拉下面子來去拼一把,卻發現不管力量還是速度,都遠遠比不上學歷不如自己的小伙伴。

而且,就算大家很努力了,但好多人也就只能拿月薪3000的工資,卻要背負著幾百萬的外債。

這種被壓力壓到爆炸的現狀,讓人們有種養活自己都難的窒息感,于是大家自覺絕育。

因為大家漸漸明白,人生在世幾十年,幸福指數最重要。如果沒有什么幸福快樂之言,不把孩子生下來受罪也是積德。

2.養育太難了

普通的小縣城,一個孩子20多天的暑期補習費用在2000元左右。

如果家里有兩個孩子一起上的話,就是4000元左右。如果三個、四個甚至更多孩子呢?如果孩子再上其它興趣班,那得花多少錢?

答案:普通上班族靠著“996”和免費給老板加班熬來的大半年甚至一年的辛苦錢,在瞬間消失一大半或者直接化為烏有。

這吞金獸的花錢速度堪比印鈔速度,可大部分人的賺錢速度卻如同蝸牛。

雖然明星頭部明星日入幾百萬,699元的襪子都看不上眼,很多普通人的工資還在3000元左右;雖然專家說,月入3000元就算中等收入群體,而且在中國這個中等收入群體已經達到4.6億元,聽起來數字很龐大,大家好像都很富裕,實際上3000元的購買力遠沒有過去30元能買到的東西多。

這日子這么難熬,那就少生點孩子,錢還能攢下一點,一家人的日子還能好過一些。

再說,生了孩子只是花錢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嗎?當然不是!

因為我們還要花時間陪伴,花精力教育,花心思養育,可父母的時間都拿來賺養家糊口的錢了,哪有時間、精力和心思去陪伴、教育、養育孩子?

既然從精神到物質上到物質上都不能給孩子足夠的質量,那不生孩子也是一種負責。

3.醫療太難了

毫不夸張地說,現在治療一個小小的感冒,就得花費幾十上百元,更不用提大病的花銷了。

這個大病的花銷,輕輕松松就能讓一個小有積蓄的家庭瞬間返貧。

一個突發腦梗的大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坦白說,如果不生病,他們家雖不說天天山珍海味,但基本溫飽是沒問題的,但在65歲那年,他突然得了腦梗,全家人為了給他治病,花掉了全部積蓄,雖然人搶救回來了,但他卻一直癱瘓在床,不僅需要有人專門護理,后續還要花大量的錢靠買高額的藥物續命。

可是,他們是普通家庭,要為了糊口而奔忙,哪有時間和精力幾十年如一日地去侍奉;他們也沒有金錢,給病重的人幾年甚至數十年去買昂貴的藥物,因為他們賺的錢只夠糊口而已。

總結起來:得大病的人,自己活得沒質量,把家人也拖得身心俱疲。

太多人經歷過“生不起病”又“孝順不起”的苦,所以大家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再來人間重復同樣的苦,于是很多人干脆不生了。

因為吃五谷雜糧長大的普通人,沒法保證自己不得病,更保證不了生病以后不從精神和物質等多方面來拖累家人。

尤其是在現在飲食安全、環境衛生堪憂的情況下,大家覺得不生孩子,孩子就不用來人間經歷這些磨難。

怎么樣才能讓想生孩子的人敢生、愿意生呢?

1.收支平衡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等五類。

這個理論的重點是,人的高層次的需求是建立在低需求被滿足的基礎之上。

也就是說,人類首先滿足低級需要,然后再追求更高一級的需要。

而今,生孩子作為“生理需求”中最低級的需求都被人們自動克制,最主要原因是賺得太少,但花得太多。

如果能提高收入的同時,消費水平合理化,大家的壓力小了,感受到幸福了,生理需求功能就能被主動開啟。

而不是明明一家人可支配收入只有5000元,卻要被房子、教育、醫療等大山綁架,而不得不每時每刻都在拼命補窟窿,以至于沒有能力去想生孩子的那點事。

2.勞逸結合

不管孩子還是大人,大家每天都忙忙碌碌:孩子每天天一亮就去上學,天快黑了才回家;大人天沒亮就得起床,加班到半夜才能休息。

這種拼命忙碌的結果是時間和命全搭進去了,結果卻常常是依舊一無所有。

但實際上,人除了學習和勞作,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所以,我們希望上班的時候絕不加班,休班的時候解決不調休,屬于自己的休息時間堅決不談工作。

只有工作、學習、生活和自我的時間合理分配,做到勞逸結合,人們才能按質按量完成工作的同時,也能有自己的時間、空間去做自己、做父母的孩子、做孩子的父母。

大家才敢生、敢養;想生、想養;能生、能養。

3.保障權益

大家都知道,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參與有多重要。

有些媽媽或者爸爸,會從現實考量,也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主動辭去工作,回歸到家庭中來。

但這部分人,往往會因為沒有收入來源,而面臨外界嘲笑,甚至自家人的貶低。活得憋屈又沒有尊嚴。

實際上,他們比任何崗位都辛苦,因為沒有任何崗位可以像他們一樣,一年365天無休,每天24小時,時時刻刻在崗。

沒有這個群體的無私奉獻,孩子在內的家庭里的所有人的衣食住行都沒人管,孩子的教育也無人問津,這樣的結果可能導致家庭都將處于分崩離析的邊緣。

所以,這個群體是很重要的,是需要被認可和重視的。

為了重視這個群體,我們應該通過媒體等官方平臺,從價值導向上做出正面引導的同時,也該給那些愿意回歸家庭,為養育事業做出貢獻的人群不低于當地平均工資的經濟方面的補助,讓這群人活得有底氣、有尊嚴、有價值感。

總之,生養孩子是非常耗費財力、物力、時間和精力的大事。

我們要從收入、消費、工作、休息等多方面入手,讓大家養得起孩子、養得好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從法律、道德等方面全面保障為撫養孩子付出時間和精力的人——全職媽媽或全職爸爸的權益。

讓想生的人勇敢去生,放心去養,那生育率自然就有了保障。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勸退諾基亞2720翻蓋機 2023-06-24 0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