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海上風電“負補貼”,涸澤而漁?-每日熱文

2023-06-25 11:22:14 來源 : 歐洲海上風電


【資料圖】

近日,德國首次海上風電特別招標截止,這也是德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上風電招標。本次招標規模達到7GW,包括北海的3個2GW場址及波羅的海的1個1GW場址。

所謂“特別招標”,指的是去年7月德國聯邦政府批準通過的最新一版海上風電法案(WindSeeG)中規定的一種招標形式:場址未開展任何前期工作,同時允許“負補貼”,即開發商可以在零補貼電價的基礎上,提出向聯邦政府支付一筆費用,費用不設上限,價高者得。

目前,這四個場址均收到了多家開發商的“零補貼”電價投標。根據海上風電法案,其中資質過關的開發商將進入下一輪,即“負補貼”支付環節,出價最高的投標人將贏得項目開發權。

荷蘭是全球最早開展海上風電“負補貼”競標的國家,不過支付額有上限,而且只占評分的20%。本次,德國的負補貼不設上限,在第二輪評標中占評分的100%。

盡管德國政府表示在“負補貼”競標中收取的費用,90%將用于電價補貼,以降低終端用戶的電價,其余10%將用于海洋保護,但行業對此政策批評聲音不斷。開發商額外支付的費用,最終又會以電價上漲的形式轉嫁給用戶,這與這筆費用的用途其實是矛盾的。

海上風電知名開發商SSE Renewables也在最近出版了一份報告,呼吁歐洲各國海上風電競標中更多地使用非價格標準(non-price criteria,NPC),即評分標準中剔除電價的因素,而考察投標人的過往業績、技術水平、財務能力等,以支持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