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天天微頭條丨成都都市圈白酒產業“抱團”發展

2023-06-25 10:19:28 來源 : 紅星新聞網

▲成都都市圈白酒產品同柜展出

探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務。

6月18日-20日,2023四川國際美酒博覽會在德陽文德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在會議中心中庭,一個名為“成都都市圈”的展臺吸引了眾多展商、參觀者的目光:包括劍南春、水井坊等成都都市圈內數十個品牌的酒品,被裝列在同一個展區。


(相關資料圖)

這是省同城化辦在推進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探索的一個具體舉措。

“在以毗鄰空間作為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之后,如何以產業為紐帶,突破物理空間局限,推動這項改革‘涉深水’,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度探索實踐!”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接受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以白酒產業為切口,通過制度設計、要素整合以及穩定發展預期等,以期實現“統計分算、稅收分成”的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實現路徑。

承擔國家戰略的成都都市圈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支持成渝地區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建立互利共贏的稅收分享機制。

在隨后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同樣明確要“探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

作為承擔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先手棋”,置身國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大局之下,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這其中,推動“行政區和經濟區適度分離改革”,則被視為“關鍵一招”。

眾多國內專家在分析成都都市圈的特質時,“單核”“地處內陸腹地”“屬于成長期”“大城市帶大農村”等,均被反復提及。

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楊繼瑞認為,相比長三角、粵港澳和京津冀,地處西部腹地的成渝地區是最大的回旋余地,“在新時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不可替代。”

自2020年起,成德眉資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建設正式起步。至今三年時間,“起步成勢”,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用了這樣一個詞來總結。頂層設計上,完成了同城化的眾多規劃,制定完善了運行機制體制,省同城化辦也掛牌實現“常態化運作、實體化運行”等;基礎設施等硬件上,則推動了包括軌道交通、“斷頭路”全面建設以及社保醫保互通互認等。

而這其中,以毗鄰地區“共建共享”,則成為四市承擔國家戰略、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成功嘗試。

以空間相鄰推動適度分離改革的成功嘗試

改革需要“試驗田”,體制機制的創新需要載體來落地實施,形成先行先試的示范作用。搭建先行示范載體,在毗鄰地區共建產業合作園區,是全國各地普遍采用的跨區域產業協作方式,也是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天然靶場”。

在川渝合作中,就有川渝高竹新區等多個毗鄰地區合作平臺。

在成德眉資同城化過程中,“三區三帶”同樣被認為是探索改革的成功嘗試。四市分別以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為依托,建設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簡稱“三區三帶”。

成都與德眉資三市接壤邊界超過680公里,為什么選擇這三個區域?“以產業生態圈的培育入手,通過產業發展,來實現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的財稅分享機制,這也是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必須要深入考量的市場邏輯。”

截至2022年,成都都市圈“三區三帶”累計實施923個重大項目,1490家企業開展跨市域產業協作。

此外,包括飛地工業、雙飛地模式等,也均屬于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有益探索。

這種以物理空間載體為依托展開的探索實踐,基本模式就是:成本分擔、利益分享,對區域內合作產生的稅收,根據不同合作模式和成本分擔情況,平等協商確定分享比例并根據外部條件變化動態調整。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孫博文此前撰文認為,成德眉資應按照“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的思路,努力在利益協調機制、投融資體制改革、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城鄉融合改革等方面破題開路、取得突破。

以市場化手段在更深層次探索實現路徑

如果沒有物理空間載體,這項改革探索又如何推進?

核心是“市場化”——這其中,政府引導和扶持,則是另外一個突破點。在經過前期長達數月的摸底調研之后,省同城化辦決定繼續在“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探索中,“涉深水、啃硬骨頭”:選擇成都都市圈白酒這一細分產業為切口,探索“統計分算、稅收分成”實現新路徑。

于是,我們就看到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成都都市圈白酒產業具有文化底蘊深厚、區位優勢明顯、種類品牌多樣、消費群體穩定的獨特優勢,但同時由于品牌矩陣不清,抱團融合發展不強等,產業整體規模較小。”這種情況下,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推進白酒產業融合發展,“就必須深度探索構建區域合作利益協調機制,這是推進成都都市圈白酒產業融合發展走深走實的支撐性舉措。”

按照省同城化辦的總體思路,會同四市相關部門,聚焦白酒細分產業,著眼未來10至20年復合增長,立足“底蘊、綠色、標準”根植優勢,遵循“產業、產區、產品”邏輯順序,圍繞“生產、銷售、消費”三大環節,建強“科研院所、協會聯盟、展銷平臺”多元支撐,在城鎮區域相對聚焦要素供給整合,在農村區域相對聚焦農商文旅體融合,通過“統計分算、財稅分成”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實現路徑,通過地方出臺“決定+條例”穩定社會預期、平衡前期投入和全產業周期回報關系,依托都市圈白酒頭部企業輻射引領作用、強化腰部企業支撐、夯實底部企業基礎,共同提升成都都市圈白酒品牌整體競爭力,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新局面。

簡單來說,就是參與者拿出自己的資源,參與到類似聯盟或者產業團隊等實體中來,以一個較長時間周期如10-20年來統籌,優勢互補,并最終實現整個產業“不受行政區的局限,實現抱團發展、做大增量”。這其中的關鍵之處在于:讓企業明白并找到長期盈虧的平衡點。

貴妃酒業銷售總經理周孝文介紹,以前企業都是獨自參與商展、設立銷售點等去拓展市場,“這是企業首次參與政府組織的‘成都都市圈白酒展區’平臺,這也給企業另外一個發展思路,就是抱團發展、融合發展。”

崇州天城酒業總經理陳銳策對此十分贊同,并報以積極心態參與其中。“以前企業只做原酒、基酒,后來也開始推出自己的品牌產品,但隨著市場競爭愈發細分,競爭愈發激烈,只有共同把市場做大,企業才能借此得以快速發展。”

盡管在白酒產業內推進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正在進一步探索實踐中,但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對此充滿信心,“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和相互成就的理念,我相信一定能夠蹚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不同行政區域內產業融合發展之路來。”

以那一個小小的展臺起始,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探索實踐無限可能的未來。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鐘文

受訪者供圖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用后即棄的人造人 2023-06-25 10:13:40
門扉拼音_門扉 2023-06-25 10: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