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吉利帝豪GL及東風悅達起亞第二代K2怎么樣

2023-08-30 19:48:35 來源 : 互聯網

2022-03-01前輩的光芒可以讓你從出生就引人注目,但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種沉重的壓力。博瑞和博越車型“過度”發力后,對帝豪GL的期待很高。與博瑞不同的是試探性的進攻,即使戰敗,依然輝煌;約伯有SUV的光環來保護身體。目前國內市場對SUV的消化能力很強,這場戰役其實是有保障的。帝豪GL要在激烈的A級車市場競爭。贏家和輸家一樣多,帝豪GL的成本比博越和博瑞更有限。吉利這次擔子很重。

外觀:雖然長得像小博瑞,但其實很大。

“帝豪”從過去吉利的子品牌變成了現在的A級車平臺,比如帝豪EC7,帝豪GS等等。早前大家都認為帝豪GL會是EC7的換代車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帝豪EC7還會繼續銷售。帝豪EC7車型較老,更入門級的1.5L發動機。入門價格69800。至于帝豪GL,最低配1.8L,入門價7.88萬,直接和長安逸動、奇瑞艾瑞澤7競爭。帝豪GL長得像個“小博瑞”,尤其是溜背的造型。但是我在博瑞用慣了,帝豪GL的尺寸水平也沒那么高,所以看起來沒有博瑞那么驚艷。


(資料圖)

帝豪GL在發布之初就號稱是史上最長的A級車。當數據和多輛A級車放在一起,帝豪GL確實有優勢。不過帝豪GL的尺寸帶來的最大好處并不是后排,后面會詳細說明。

轎車:配置野蠻,后車深度和b級車一樣。

帝豪GL車廂和帝豪GS一模一樣,T型布局,鋪設了大塊類似金屬的面板,吧臺平臺的懸掛設計,有點沃爾沃的味道。配置是帝豪GL的一個優勢。聽到這里,可能有人會拍桌子蹦出來:廢話,配置不強還叫自動駕駛汽車?等等,帝豪GL在獨立陣型上也能讓很多對手汗顏。無鑰匙進入、自動大燈、自動空調,這些本該作為吸引消費者購買高品質產品的“糖果”,卻被作為全系標配。

繼續掏錢也是值得的,還有ACC自適應巡航、預碰撞等主動安全裝置。在ACC像高爾夫一樣被裝上汽車之前,它讓很多人感到驚訝。現在吉利把這個門檻壓得更低了。不過不知道怎么被祝福,還是對帝豪GL的配置有一些建議。帝豪GL的ESP覆蓋率很高,只在最低配時缺失。可見吉利只是落后了一步,所以在宣傳上可以大聲說自己全系標配ESP。另外,高配車型上各種越級裝備都有,唯獨氙氣大燈這種實用裝備缺席。吉利的人表示,打算在后續車型上使用LED大燈,想一步到位,所以暫時跳過氙氣大燈。

在用料細節上,帝豪GL真的是厚道到嚇人。學生時代我的外號叫長臂猿,試跑的時候自然很容易伸手去摸索。在帝豪GL上,幾乎什么都是軟的。這個檔次的是中控臺上方的軟塑料,極為少見。在儀表盤的屋檐上,也墊了上皮層。還有中控臺門板上的軟塑料,你也可以看到上面有縫線,從遠處看給人一點皮革的錯覺,可以緩解所謂的“塑料感”。

號稱最長的A級車,后排腿部空間確實不錯,但我覺得和卡羅拉、速騰這些A級車差別不大。不過帝豪GL的4725mm車長并沒有被“吃掉”,后車廂會給你驚喜。后排寬敞,但不驚艷,但一些細節很討喜。后排中央平臺接近全平,中間位置有一個USB接口,方便后排乘客給手機充電。就因為后排能給手機充電,開帝豪GL接專車單,估計還能多賺幾個贊。

后車廂的深度已經相當可觀了,在后座挖了一個很深的洞,使得整個后車廂的深度非常大。算上挖進去的坑,帝豪GL后備箱的深度和凱美瑞這種b級車很接近。可以說帝豪GL的車長已經保證了這款車無論是后排還是后車廂都能做到優秀。

駕駛:雙離合的表現讓人驚喜,底盤操控讓位于舒適。

在說帝豪GL的駕乘感受之前,不得不說一下它的客艙。別說A級車,甚至b級車,這種全覆蓋的設計都不多見。當然全覆蓋在視覺上更舒服,就像家裝試圖隱藏網線和電線一樣。但是從全覆蓋來看,結合前面提到的軟塑料,可以看出帝豪GL非常重視主觀階級感的營造,盡可能的給你越級感,這也是博瑞之前所依賴的。

從價格上看,帝豪GL的1.8L車型更加親民,但是我們這次拿到的是1.3T試駕,搭配的是格特拉克提供的雙離合變速箱。一開始我很害怕帝豪GL和很多車型一樣,雙離合會成為它的痛點。剛開始的紅綠燈,以及停車場爬行等這些超低速環境,一三擋的跳躍帶來的動力的輕微中斷,提醒我這是一臺雙離合變速箱。但是車輛走動的時候雙離合突然變了氣質,變化的分裂就像從川普跳到希拉里。這個時候的表現真的很像AT變速箱。準確的說,你不應該加“喜歡”這個詞,因為這正是AT變速箱的感覺。既沒有油門遲滯,也沒有降檔,更沒有雙離合的猶豫。

之前測試過的帝豪GS,雙離合平順性很高,但偶爾還是有一兩次反應暴露出來讓你知道是雙離合。但是,到了帝豪GL,走上去之后就不能讓它顯形了。就像學樸槿惠一樣,后面有個AT變速箱“掛簾聽政”。不要說自主品牌,這么高的匹配完善程度放在合資品牌身上也是可圈可點的。這已經不是吉利第一次給我這種“口是心非”的駕駛感覺了。之前,即使博越用的是“1.8T 6AT”的動力組合,人們也誤以為它用的是“自吸CVT”組合。

或許是變速箱程序優化過,帝豪GL主觀上要比帝豪GS輕快。畢竟兩臺車重量相當,只能如此去解析。降擋加速的時候,帝豪GL像AT車型那樣,有一下很清晰的應聲前沖,帝豪GS的動力則是含糊地出來。1.3T賣得比1.8L貴,貴的原因更多估計跟技術成本有關,并非說1.3T比1.8L強。因為這副1.3T開起來,加速水平大致是之前帝豪EC7 1.8L的表現。哪怕從數據上看,1.3T也跟1.8L相若。

說到小排量渦輪,有人想到省油。我們最近做了帝豪GS的深度車評,市區油耗著實一般。再想回之前博越和博瑞,油耗控制都并不出色。但畢竟車不一樣,我們暫時也不能一概說帝豪GL的1.3T油耗控制不好。這次試駕是在暢通無比的海南文昌進行,得出的油耗數據就沒多少參考意義。

行駛品質屬于帝豪GL的一大優勢,這臺車NVH做得相當好,無論動力系統、懸掛,再到輪胎,都沒有很刺耳的聲音進來。懸掛吸震時的聲音,還很有厚實感。嗯,沒錯,厚實這個詞確實被用爛了……不同于帝豪GS將懸掛調得那么緊致,在操控和舒適這把天平上,帝豪GL很明顯傾向于后者。日常在右轉匝彎道稍快點,都能感覺較明顯的側傾,可見跟帝豪GS的取舍相反。

不過看回帝豪GL這臺車的家用定位,如此取舍倒是明智。跟改款后的長安逸動比起來,帝豪GL濾震其實算不上有壓倒性優勢,兩者表現都很優秀,只不過帝豪GL比較突出的地方,在于它行駛起來略像B級車的沉感。

總結:量變與質變

看帝豪GL,各個方面都做得很強,配置無比慷慨,細節用料越級,行駛品質優秀。放在自主A級車里面,它無疑是目前綜合產品力最強的車型。可是帝豪GL上述優勢,大多靠量變來達成,什么都比對手多給一點。最后出來效果確實不差,但感覺量變又未至于引發質變。再說白點,帝豪GL不像博瑞和博越,強到能夠去影響整個游戲玩法,或者說我們對吉利的期望太高了。基于好車以上,極致未滿,我們最終給予帝豪GL“值得推薦+”的評價。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5年前我第一次來張家界,為的就是試駕起亞的K2。5年后,我又來了張家界,這次為的是試駕新一代的K2,真的是毅種循環啊。5年來,張家界的美景沒有變化,但在這5年的前后,K2的角色卻在發生著變化。5年前,它是這個市場的新興挑戰者,要去爭奪這個廣闊的市場。5年后,,A0級轎車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家好手都受到了SUV車型的巨大沖擊。而新一代K2面對著前任那漂亮的銷量成績單,還要頂著市場壓縮的壓力繼續走,其內心的彷徨可想而知。這也許就是它選擇在福地張家界再度起航的重要原因吧。

外觀:不是K2味道變了,而是起亞味道變了

上一代K2剛出來時,給大家最主觀的感受就是“K5的縮小版”。新一代K2在設計上也同樣是延續著這種取樣中高端車設計思路,為了能讓小車盡量有大車的那種輪廓和氣勢。但大家也知道,從上一代起亞到現在這代起亞(最代表的車型還是K5),其實在設計上是收斂了不少的,不會再追求那種前衛得像天外來客的視覺沖擊感,而是變得理性了很多。所以可能你第一眼看到現在的K2,也只是會覺得“嗯,這是一臺起亞”,而不會再靠過去仔仔細細地研究它身上的各種細節了。

不過起亞的設計師在K2這臺面對年輕族群的車上還是有些大膽的舉動,例如車尾那連貫式的尾燈設計。不過這個設計略有值得商榷之處,因為中間那一段的尾燈不管是開燈時還是剎車時都是不會亮的,純粹就是一個造型裝飾作用。而且這么小的車用這種一般在大車上才有的設計,會顯得車尾有些線條繁復——當然了,尾部的辨識度是很好地保證了。

車廂:減去動感,加上穩重

車廂的設計也是如此,上代K2上有很多運動化的設計,在新一代上都舍棄了,如炮筒式的儀表、略向駕駛者傾斜的中控臺、儀表臺上方的皮革包裹等等。整個車廂同樣也是追求類似大車的那種氛圍感。其實這個設計思路,和現在的現代車是很像的,所以這也讓K2和悅納的車廂氛圍變得接近了很多,不像上代的K2和悅納,擺明了車廂就是走兩個風格的路線。

車廂的人機工學設計仍然做得相當出色,做工也是沒有什么好挑剔的。一個讓我意外的點是兄弟車悅納上已經出現了四向調節方向盤,而K2到了頂配也仍然只有兩向調節。

起亞反復強調K2在配置上相對于對手的優勢,例如四輪碟剎、自動大燈,還有多媒體系統(含手機互聯功能)的普及率等等,但我們也看到配置表里,K2有很多裝備是需要選裝的,例如車身電子穩定系統ESC,還有類似悅納的那個感應尾廂門等等,都要選裝才能得到。近些年自主車型在這個價位的崛起,迫使很多合資車都開始在配置上變得更厚道,例如豐田威馳,但新一代K2在配置尤其是安全配置的配備上仍然顯得太過保守了。

廠家很誠實地在配置表里寫上高配車型用的是“人造皮座椅”,但皮質的感覺相當棒。再綜合座椅的整體做工水準,K2不僅僅比同價位的自主品牌,甚至比威馳的座椅質感更加好。

K2的后座設定與兄弟車型悅納略有點不同,記得我們說過悅納為了追求更大的空間,把后座設定得偏低,這會導致坐姿有點不自然。K2的后座就更追求坐姿的自然和舒適,但頭部空間感覺比悅納要略局促一些,腿部空間也顯得小了一些(根據我們測量,膝部空間比悅納小了2cm)。要空間“看起來寬敞”還是要坐起來更舒服,就要看你的抉擇了。

K2想用來贏悅納,或者說同級很多對手的是后排的空調出風口,不過這一裝備只會出現在1.6L車型上,更為主流走量的1.4L車型無福享受。

尾廂的容積和平整度還不錯,但第一個可惜是感應尾廂門要選裝,而且即使選裝了也沒有悅納那個很炫的智能手環功能;第二個是上代高配車型上的后座放倒功能,在這一代是全部取消了。

總之K2的車廂,空間方面與上代車型相比沒有太大變化,但座椅的舒適度增加了。同時整個車廂的做工質感也變得更好,甚至可以說是和悅納并列的同級目前最佳。主要不足還是安全配置少,還有就是讓我很介意的——缺乏了上代那種獨特的個性設計。

駕駛與乘坐:與兄弟的最大性格差異原來是在這里

新K2的動力規格,沒有意外,變化和兄弟車型悅納一樣,在保留1.4L和1.6L兩個排量發動機的同時,把手動變速箱和自動變速箱都升級到了6前速。趕巧的是,上次試駕悅納我開了1.4L版本,這次K2我又可以開1.6L版本的了。

首先還是要夸一下變速箱,它真的是做到這個級別車型自動變速箱的最高境界了,換擋反應快,換擋邏輯合理,換擋頓挫小。還是同樣的觀點:現代/起亞這套6AT配小排量自吸機的組合,比大眾那套做得還要更好一點點。1.6L發動機因為排量畢竟大了一些,就少了一些1.4L機器扭矩不足、變速箱經常需要不停換擋來同時保證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的尷尬,而且像超車、爬坡什么的需要動力爆發的路況,也會給人多一份的信心。

但不知是這臺1.6L發動機的嗓門要大一些,還是K2的發動機艙隔音略差,感覺這臺車的發動機噪音要比悅納來得明顯一些。另外,這臺K2的胎噪聲也比悅納要多一些。不過兩臺車的輪胎型號不同(悅納為耐克森而K2為韓泰),我還不敢輕易下結論,這個有待以后有機會再仔細對比了。

K2和兄弟車悅納,在行駛性格上最大的不同是悅納更偏向于舒適一些,而K2似乎更追求運動。K2的底盤調校偏硬朗,在過減速帶和坑洞時會傳遞較多的路面信息,但同時,偏硬朗的懸掛在高速行車和轉彎時又能提供更好的行車平穩度,給人更強的操控信心。另外,K2的轉向在保證低速輕手的同時,又少了很多悅納那種虛假和不自然的感覺,這也是我喜歡的。

所以和往常一樣,現代和起亞的兄弟車型在細微的機械調校上還是有性格上的區別的,如果在這方面有特別需求的消費者可以根據悅納和K2兩兄弟的不同個性輕易做出選擇。只是我覺得在A0級這個級別里,悅納提供的舒適感覺,可能受眾面要比K2的硬朗感要更大一些。

總結:同樣的,最大對手并不來自同級

新一代K2在產品力上的優缺點,很容易就能總結出來了:優點是動力系統的匹配實在是相當好,這是對同價位中國自主車的一個不小的優勢,另外新車型的整體質感,包括車廂質感和行駛質感,都比上代還是升級了一些的;缺點,最主要的當然就是安全配置相比對手來說太少,而且很有話題性和實用性的一些舒適性配置都需要選裝,這會讓日漸挑剔的消費者們感到不滿意。

不過當時我們給悅納的結論一樣,K2的主要銷售難點不在于同級有多少強者,而是在于A0級轎車市場被SUV、MPV等車型壓縮得很厲害,你首先要勸說消費者來買一臺A0級車,再勸說他們來買這臺K2。不過東風悅達起亞在產品推廣層面似乎要比北京現代積極一些,例如他們這次一直在強調“人生第一臺車”這個概念,從概念上引導買車的新人來買一臺傳統的三廂轎車而不是去買SUV,另外明年它們還會推出K2的兩廂版和CROSS版,讓消費者的不同口味都能得到滿足。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盜車“癮君子”落網 2023-08-30 19:09:31
分享新鴻蒙升級指南 2023-08-30 19:09:16
沙果是什么水果 2023-08-30 19: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