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市州觀察丨甘孜州北路沿線探索多產業融合發展 “新氣象”沿著最美人文景觀大道涌現-今日快訊

2023-06-24 00:02:53 來源 : 川觀新聞

四川在線記者 寧蕖

6月,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國道317線沿途即將迎來最美的季節——遠處草甸已泛綠,雪山高聳入云,河流狂野奔騰。


【資料圖】

穿越甘孜州北路沿線的國道317線,串聯著爐霍崩科民居、德格印經院、色達草原、甘孜格薩爾王城等諸多人文、自然景觀,有“最美人文景觀大道”的美譽。

資源優勢如何與交通優勢疊加,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產生放大效應?甘孜州北路各縣從以青稞、飼草種植和牦牛養殖為代表的第一產業出發,推動相關的精深加工業和旅游業發展,探索三次產業相互融合、協同發展,實現了“產業鏈整合”“價值鏈提升”以及“共享增值收益”。

一個新品種

讓農旅融合成規模

6月7日,國道317線旁,爐霍魯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海婷正在喂養兩頭白牦牛犢,通體雪白的小牛犢鼻子和耳朵泛著粉紅,樣貌十分可愛。“他倆是雙胞胎,母牛的奶不夠吃,需要補充奶粉。”劉海婷告訴記者,白牦牛是去年從青海引進的新品種,毛質、肉質都比本土黑牦牛好。

在距離養殖場不遠處的蝦拉沱鎮瓦達村境內,“崩科藏房”以其獨特的全卯榫結構和華麗精美的外觀吸引著不少前來觀光的游客,“依托特色民居,我們建成了爐霍縣第一個規模化、體系化、市場化的藏式特色民宿接待群。”瓦達村駐點干部王賓說。

養殖業與旅游業如何互動?白牦牛成為紐帶。“白牦牛在甘孜州境內分布很少,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劉海婷介紹,該公司計劃在瓦達村的集體牧場內建立觀光景點,依托民宿接待群發展親子游。

以“農”促“旅”,以“旅”促“農”,是整合產業鏈的路徑之一。

依托牦牛現代農業園區,色達縣正打造“牦牛全產業鏈”。洛絨尼瑪 攝

6月13日,在色達縣牦牛現代農業園區內,一輛旅游大巴停靠下來,司機將牦牛肉干、紅燒牦牛肉罐頭、牦牛午餐肉等產品裝上車。“這些都是游客訂購的。”四川康康高原食品開發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徐元福介紹,通過和運業公司合作,該公司每年銷售給游客的特色農產品就有100多萬元。

一項新技術

讓農牧產品更豐富

在色達縣牦牛現代農業園區,一條“鮮草飼料”生產線正在建設,與之相伴的是拔節生長的3.5萬畝人工飼草。

“以往我們的人工飼草都是通過發酵制作成青儲飼料。這條生產線建成后,可以通過真空技術將飼草加工成鮮草飼料。”色達縣農牧農村和科技局副局長李建介紹,由于加工過程中幾乎沒有損耗,適口性更好,營養價值也更高,鮮草飼料的價值比青儲飼料大概高了2.5倍。

“未來鮮草飼料將直接供應給園區內的牦牛養殖場,目前鮮草飼料和青儲飼料的飼喂對比實驗已經在進行。”李建說。

以這項新技術為基礎,由人工飼草基地、鮮草飼料加工廠、牦牛養殖場、牦牛產品精加工廠等主體組成的園區全部投入運行后,有望實現牦牛產業全鏈價值提升。

開發特色產品、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模式,已經在317沿線開花結果——在甘孜縣康北牦牛產業園區,經過屠宰分割中心,一頭牦牛可以被分成47個部分,并直接在園區精深加工生產線上加工,制成風干、手撕、香鹵等牦牛肉系列產品,再通過園區內的電商服務中心,銷往州內各地及西藏、青海、甘肅等地區。“我們與93個集體牧場簽訂保底收購合同,年均保底收購牦牛達8000頭以上,帶動牧民增收4800余萬元。”該園區內的龍頭企業,康巴拉綠色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代埝君說。

一種新模式

讓增值收益更普惠

整合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讓農產品增值,從而讓農牧民增收,但甘孜州北路片區地域遼闊,耕地、景點等資源分散,如何讓增值收益普惠到廣大農牧民?

國道317線上崛起的旅游新地標——甘孜縣丹霞小鎮,折射出甘孜的“解題思路”。

國道317線上崛起的旅游新地標——甘孜縣丹霞小鎮。洛絨尼瑪 攝

丹霞小鎮所在的來馬鎮距離擁有丹霞地貌的新龍紅山旅游景區僅20公里,也是甘孜縣通往德格、石渠等縣的必經之地,境內有格薩爾機場,交通十分便捷。根據規劃,“丹霞小鎮”將建成涵蓋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游客集散中心,集馬匹交易、馬飾品加工銷售于一體。小鎮建設的收益也將惠及全鎮14個行政村的3000余戶籍人口。

“我們集合了全鎮14個村和卡攻鄉岔拉村的集體經濟資金,以入股的方式建立丹霞小鎮。”來馬鎮黨委書記白瑪降措告訴記者,第一年預計將分紅110萬元。

在爐霍縣高原現代農業園區,“飛地模式”讓增值收益普惠到了廣大農牧民。洛絨尼瑪 攝

同樣的場景也在爐霍縣高原現代農業園區內上演,該園區集合了全縣139個村的集體經濟,通過入股的方式,在條件適宜的蝦拉沱片區建立了高原現代農業園區,目前園區內有300個大棚,每個大棚每年會兌現3萬元分紅,并為群眾創造務工收入和土地流轉收入。

集合村集體經濟,兌現分紅,以“輸血”模式增加農牧民收入,同時實現“造血”功能,讓當地群眾真正參與到產業的經營中來。“在我們丹霞小鎮,有十幾棟房屋是屬于當地牧民的還建房,未來,我們會通過培訓等方式,將這些村民自有房屋打造成民宿,讓他們自己經營管理,切實增加他們的收入。”白瑪降措告訴記者。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最新消息:花野堇 2023-06-23 23: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