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原居”養老在松江涉農地區多點開花 “幸福老人村”模式從1.0邁向3.0

2023-08-31 18:44:33 來源 : 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

做做手工、聽聽滬劇、拉拉家常,每天9點不到,位于泖港鎮的黃橋“幸福老人村”就已熱鬧無比,老人們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不斷。“有人陪伴、有家終老、不愁吃穿。”今年65歲的村民錢慧芳曾用這樣12個字總結著自己對晚年生活的期待,如今期待變成了現實,平時她是“幸福老人村”的“常客”,周末則安心為回家的孩子做上幾頓可口飯菜,日子美好又充實。


(相關資料圖)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因“幸福老人村”而獲益,作為盤活閑置土地資源、包含多種養老服務功能的養老服務設施綜合體,“幸福老人村”創新的“不離家、不離土、不離鄉、不離親”養老模式在松江各涉農地區多點開花,一條深受農村老人歡迎的“原居”養老之路正在松江慢慢形成。

“原居”養老初探索 “幸福老人村”誕生

“幸福老人村”緣何興起?沿著黃浦江來到葉榭鎮堰涇村,這里便是松江區“幸福老人村”模式的發源地。把時間拉回到2015年,彼時,因為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大量青壯勞動力涌入城鎮,葉榭鎮出現了大量留守老人,農村養老服務需求日趨明顯。

土生土長的葉榭村民蔣秋艷迫切想要為當地老人們尋找到安度晚年的方式,“農村老人比較傳統,而且收入不高,對他們來說,只有在自己家生活才能算是養老”,有感于農村老人的生活習慣,蔣秋艷萌生了“養老不離鄉”的想法,和幾位熱心公益的伙伴共同出資,盤活村里閑置農宅進行適老化改造。2016年,松江第一個“農村互助養老社區”的民非組織——“幸福老人村”正式誕生。

“我們把租下來的農宅打造成為多個功能性空間,包括長者照護之家、老年活動室、多功能會客廳等,老人的吃住玩樂基本都能實現。”蔣秋艷告訴記者,這里既能像專業養老機構一樣提供服務,又能滿足老年人“念舊”的心理。

今年80歲的村民劉老伯是“幸福老人村”的第一批住養老人,“住到現在已經快6年了,每天吃得好,睡得好,村里人彼此都熟悉,周圍環境也好,還有人陪,對我來說,可以了”。宛如一個小小的“熟人社會”,村里的“小老人”一同侍弄著瓜果蔬菜,閑時集合搞搞活動,學學新手藝,或是自告奮勇成為當地的“護理員”,融洽的氛圍也感染著“老老人”們,他們的晚年生活也是一片和樂。

“2.0版”再升級 探索農村“醫養結合”

養老產業的順利發展,不僅需要新穎的模式,及時的資金補充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在資金來源上,葉榭的“幸福老人村”采取“四個一點”,即出資人投一點、政府補一點、老人出一點、社會資助一點。其中,三位合伙人投資450萬元,松江區政府按照各類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標準予以補貼218.2萬元,入住老人按照基本養老機構服務標準支付床位費和護理費,社會各方包括市老年基金會松江區代表處、市慈善基金會松江分會都予以支持,從而確保該項目有序平穩運行。

然而,這樣的模式也引發了不少疑問:僅靠“四個一點”的資金資助就足夠了嗎?租賃的農村閑置屋宅是否能夠長期租用?如果沒有帶頭人,誰能建出第二個“幸福老人村”……松江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就曾坦言,葉榭鎮的“幸福老人村”模式屬于農村養老的“1.0版本”,許多事宜的推進都需經過“一事一議”討論通過,但這樣的形式并不具備復制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區民政局通過經驗總結、政策扶持,讓“幸福老人村”的品牌影響力得以進一步打響,2021年,屬于泖港鎮黃橋村的“原居”養老“2.0版本”正式上線。

白墻黛瓦的院落,江南水鄉的風貌,提起現在的黃橋“幸福老人村”,錢慧芳連連點頭,“景色好看,住著舒服,我們農村真的完全不一樣了”,不僅環境有了大變樣,看似尋常的房屋實際上是為老服務的不同功能區,“除了豐富的活動,我們可以在這里運動運動、測量血壓、看看小毛小病”。錢慧芳認為,現在的村里不但好玩,而且安心。

記者從泖港鎮獲悉,“2.0版本”的“幸福老人村”有了更高的可復制性,以公建民營為主要運營方式,政府出資并邀請第三方專業社會機構加入,進一步解決資金問題。在位置上,黃橋“幸福老人村”緊鄰宅基地平移后的居民生活區,土地也是通過宅基地平移,集約利用歸并出來的。在功能上,不但集合了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互助型養老、介護型養老三大方面,其中的互聯網醫院更是一大重要特點,即可利用運營方的互聯網醫院系統,對接上海市級醫療專家,進行遠程診療,助力搭建農村“醫養結合”服務體系。

積極探索“3.0版”  打造為老服務綜合體

“2.0版本”的“幸福老人村”為農村養老實現了質的飛躍,但依然不算完美。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對于運營主體而言,在農村地區經營一處擁有專業服務的養老機構,背后的困難并不少。

“最主要的就是收支問題。”黃橋“幸福老人村”相關負責人向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目前我們每位住養老人平均每月支付3000元左右,但我們的護理人員人頭費每月就要近6000元。”這些護理人員均為擁有專業技能的在職人員,加上“幸福老人村”里崗位類別多,即便算上政府補貼,也依然處于虧損狀態。該負責人透露,考慮到農村老人的收入并不高,無法通過提高養老服務價格的方式去彌補虧損,因此提高入住率是最有效的方式。根據預測,只有當老人的入住率達到70%,才勉強達到收支平衡,目前黃橋“幸福老人村”的入住率為49%。此外,老年人的需求也會變得越來越多元化,現有的硬件設備以及豐富活動是否可以滿足全部老人的需求,答案仍未知。

對此,區民政局表示,從葉榭“幸福老人村”的“1.0版本”,到黃橋“幸福老人村”的“2.0版本”,松江的“幸福老人村”品牌已經逐步打響,目前正積極探索“幸福老人村”的“3.0版本”。在針對農村老人的服務上,繼續通過“志愿服務+專業服務”的方式,提升農村養老水平。引入更多社會組織參與,在浦南四鎮開展更多接地氣的為老服務項目,解決農村老人實際困難,力求進一步完善為老服務功能,打造出具有松江特色的為老服務綜合體。

附件: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玻璃市場早報 2023-08-31 17: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