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動態:形勢嚴峻!對美外貿訂單“全面失守”,今年的經濟接下來怎么搞?
2023-02-28 08:51:45
來源 : 生財之路
(資料圖)
一個國家的經濟來自于哪里?出口、消費、投資都是經濟的主要支撐點。但是權重,其實更多的是在前兩方面。投資雖然也很重要,但是如果出口水平以及消費水平,沒有產生吸引力,那么投資者以及投資集團,或許也不會過多的看好我國。而根據2022年我國的訂單,出現了大幅縮水的情況來判斷,在2023年開年也沒有多少好轉,接下來外貿訂單會繼續產生下滑嗎?根據中國網22日消息,國家對外貿易司司長表示,進入2023年,全球經貿形勢將變得極為嚴峻。2022年的供應鏈受阻,以及履約能力不足的情況將會繼續加重,而這其中,對美的貿易訂單將會進一步的出現損失。根據2023年1月19日的數據報告,截止2022年12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為42382億元,同比下降6%。雖然現在依然保持著78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但是如果沒有辦法扭轉局面,那么我國的貿易順差將會逆轉。以2022年的數據觀察,同比下降的7.5%,或許在2023年進一步擴大。隨著美方訂單更多的給到,我國的出口貿易競爭國家也就是泰國、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之后,那么損失的情況會出現更多的不良變化。雖然這些國家的出口增速出現了放緩,但是排除疫情等客觀因素外,這些國家的損失并無法與我國的損失相提并論。而在出口的數據改變之后,雖然可以依靠消費以及投資拉回損失,但根據2020年之后的國內市場情況判斷,消費水平與收入水平沒有產生更多的貼合。以至于民眾無法將更多的儲蓄,投入到市場的情況,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那么2023年的經濟工作該怎么辦呢?根據國家情況,三個主要支撐點中,除了貿易可以產生更多的人為改變之外,其實另外的消費與投資,僅能依靠策略調整進行改變。但是由于我國經濟體系是以地區經濟為主要依據的,也表明如果想切實的去改變情況,也有一定難度,那么就只剩下增加外貿訂單這么一條路。但是,依據現在的市場情況,由于2022年年內的多種事件,海外國家現在或許并不會主動的與我國合作,那么也就只能依靠“搶訂單”這樣的辦法,來增加訂單委托量了。準確的描述,其實并不是搶訂單,而是擴大自身優勢的爭取訂單。也就是在2022年12月時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的搶訂單行為。這些地區的企業選擇出海并主動的尋求委托方的形式,給到了地區發展的動力,雖然如此爭取的形式,被部分網友表示是一種過激的手段,但是嚴格的去講,如果僅是坐以待斃,那么產業的萎縮,將比所謂的名譽損失更為嚴重。其實在全球的體系中,需求端其實已經限制在了部分去工業化的國家,例如美國這類型主要以商貿為主的商品型社會,本身制造業的海外布局過大,就使得他們獲取商品更多的是利用資金換取的形式來進行。但是這類型國家雖然表現的極為重商,但是也并不意味著他們完全脫離了工業。過多委托訂單出現,雖然是給其他國家創造貿易機會,但是他們的挑選原則也并不會過低。作為供給側的我國,頂著世界工廠的頭銜自競爭中確實存在著優勢,但是我們也不妨回過頭考慮一下,這些訂單發布國家為什么會將訂單讓出呢?其實主要的原因是在勞動力成本,訂單發布國家普遍的情況是高收入以及高福利,在這樣的限制下,生產成本的增加,導致他們沒有辦法獲得更多的利潤,所以給出訂單就成為了他們最好的辦法。而我國企業在出海搶訂單的時候,最大的優勢其實就是人工成本低,而這也是為什么我國的出口貿易主要競爭國家在東南亞地區,而非歐美地區的原因。但是現在的國內產業情況,也發生了改變,勞動力的價值雖然沒有明顯提升,但是在受教育程度的上升之后,勞動力價格已經遠遠高于此前。雖然價格與價值仍在一個合理的水平線上,但是較于早前,或許已經有所改變。企業需要在訂單競爭中獲得更多的訂單,才能有效保證我國的制造業繼續發展,但是與此同步的是另一件事,那就是我們需要從供給側的身份,進一步轉移到需求端。基礎制造業需要增加訂單來穩定經濟局面,而高端制造業應該將目光著眼于更高級的市場。
標簽:
消費水平
貿易順差
同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