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一口價”黃金套路深 提醒:分清“一口價”“按克價”,以免被坑-全球速遞

2023-06-25 14:46:14 來源 : 蘭州晚報

“一口價”黃金套路深

提醒:一定要分清“一口價”“按克價”,以免被坑


【資料圖】

每日甘肅網6月25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道 近期,蘭州新區市場監管局接到數起一口價”黃金飾品的消費投訴。工作人員調查發現,信息不透明、不對稱是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原因。為此,蘭州新區市場監管局、蘭州新區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市民,選購黃金飾品時要詳細了解計價方式,一定要分清“一口價”“按克價”,而所謂的“一口價”即該產品不按照克重單價計算售賣,而是直接定價銷售。

投訴:

“一口價”黃金飾品信息不透明

據了解,在相關投訴中,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克重不明。有的商家并不會以顯著方式標明產品的克重或主動告知克重,即便消費者詢問,商家往往避而不談,不明確告知。二是換購政策不明。有的商家銷售人員在銷售過程中,往往會混淆概念,對換購政策語焉不詳。當消費者實際換購時,才發現可以換購的產品類型有限,無法像克重計價的黃金飾品那樣方便換購。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黃金飾品有一定的特殊性,無論是按件賣還是按克賣,克重數都是消費者的主要關注點,商家不應隱藏甚至隱瞞。消費者可以為造型精美的“一口價”黃金飾品的溢價買單,但有權知悉其克重數,這也是明碼標價的應有之義,造型新意看得見,克重數也不應被隱藏。

蘭州新區市場監管局、蘭州新區消費者協會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黃金商品時,首先要明確自身消費需求,分清是“一口價”黃金還是傳統的足金、千足金,付款前要對商品質量、重量等再次當面確認。選購商品時,不要輕信宣傳承諾,以及銷售人員口頭承諾,應要求商家提供書面票證,明確換購條件及商家承諾,避免出現一些含糊不清、免除商家義務的情況發生。付款后,消費者要留存消費憑證,發現質量問題應及時與商家溝通。如出現自身權益受損情形,請及時向市場監管局等相關部門投訴。

提醒:

注意區分飾品種類了解換購規則

那么,“一口價”和“按克價”的詳細區別在哪里?

記者了解到,“以克計價”的金飾價格=金飾克重×金價+工費,這類金飾的優勢在于價格相對透明,款式、工藝相對簡單,價值重在材質本身。“按件計價”就是俗稱的“一口價”黃金飾品,賣點是創意和工藝,在定價時不同于傳統的按克計價,而是按照設計和工藝精細程度來一口定價。由于特殊的工藝設計,款式新穎,“一口價”黃金飾品往往比按克計價的黃金價格高。如果為了收藏保值而購買金飾,建議按克價購買。如果為了工藝設計和裝飾,不在意回收價值,可以購買“一口價”黃金。總之,消費者要分清“一口價”和“按克價”計費出售黃金飾品的區別,貨比三家,厘清需求再購買。

很多商家都會推出一系列“以舊換新免工費”優惠活動,有的消費者被“一口價”黃金精致的造型吸引或被銷售人員誤導,將原本足金飾品換成“一口價”金飾,之后又反悔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提醒消費者考慮清楚再交易,并弄清以舊換新的置換規則,諸如能否換“按克價”計費的金飾,換購是否需要支付加工費等,應事先書面標注、約定清楚,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新區市場監管局、新區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經營者,一定要嚴格遵循公平、合法、誠信經營原則,對所售商品進行明碼標價,對消費者履行主動告知義務,仔細說明兩種金飾的區別,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一口價”黃金和克價黃金盡量分開陳列,不得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內容及標價方式進行銷售。

通訊員 程磊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丹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