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12人解除“社區戒毒”無一復吸,記者探訪武漢這個街道中心戒毒社區

2023-06-24 18:50:59 來源 : 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吳昌華

視頻剪輯 吳昌華

通訊員 孫遜


(資料圖片)

有人說,一日吸毒,終身戒毒;有人說,戒斷毒癮是不可能的事。但實際上,在武漢市,堅持一年兩年、三年五年不沾染毒品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武漢在全國首創社區戒、自愿戒、約束戒、強制戒“四戒聯動”機制之后。其中,社區戒毒是幫扶戒毒人員、保證戒毒持久綿長的重要一環。

“6.26”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武漢市武昌區中南街道中心戒毒社區,了解到禁毒社工和戒毒人員的故事。

走進街道中心戒毒社區

在武昌火車站東南角,一條老舊的鐵路緊鄰雄楚大道,偶爾有火車通過。雄楚大道靜安路路口對面,一條小路下穿鐵路進入南湖地區,這條路叫做平安路。武昌區中南街道中心戒毒社區就在平安路上。

所謂街道中心戒毒社區,就是讓戒毒人員在社區接受監督、監管、服務和幫助的機構。吸毒人員被強制隔離戒毒滿2年后,回到社區繼續接受社區戒毒。

明明(化名)定期來到中南街道中心戒毒社區復檢

6月20日上午9時許,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武昌區中南街道中心戒毒社區,禁毒社工楊凱正在接待社區戒毒人員明明(化名)。談話,詢問,記錄,檢測,評估,楊凱熟練地按照規范流程對明明進行定期回訪。

“再過一個月,我就要解除(社區戒毒)了。”明明對記者說,正式解除之后,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考取駕駛證。

明明是2020年7月份走出強制隔離戒毒所的,那天,禁毒民警和中南街道中心禁毒社區的社工把他接回。

3年來,明明每月按時來到中南街道中心禁毒社區接受談話、檢測。3年未復吸,他將解除社區戒毒,由中風險人員變成低風險人員,名字也將從吸毒人員禁止駕駛黑名單中移出,重新具備考試取得駕駛證的資格。

戒毒難不難?“難啊!”明明對記者說,剛戒毒的時候,做夢都夢到打針(注射毒品)。

“如果不是禁毒社工楊凱他們的幫助,我走不到今天。”明明說:“爹娘都管不了我,是禁毒社工監督我,幫助我,開導我,鼓勵我,讓我一直走在正確的軌道。”

明明今年46歲,是家中獨子。年輕時交友不慎吸食海洛因,染上毒癮,多次自費戒毒治療,均以復吸告終。2008年明明首次被公安機關查獲,第一次進了強制隔離戒毒所。

“最后一次強戒,是在2018年7月份。我最好的朋友在我家里打針(注射海洛因),一針下去,死了。那天,我自己報了警,警察把我送到強制隔離戒毒所。整整2年后,我走出強戒所,開始社區戒毒。”明明說,禁毒社工跟他談心,為他鼓勁,多次幫他找工作。甚至,明明被年邁的父母責備時,禁毒社工楊凱幫著明明向他的父母解釋。

如今,明明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個月有4000元的穩定收入。

因為吸毒,明明離了婚,現在和年邁的父母同住,他對記者說:“人到中年,歲月流逝,有時難免心情煩悶,發一條朋友圈流露出來,禁毒社工楊凱他們看到了,就會發信息或者打電話來問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叮囑我千萬不要再和以前的圈子聯系,幫助我堅定拒毒的決心和信心。”

尿檢結果出來了,是陰性。明明臨走時,禁毒社工楊凱再次叮囑:“千萬莫跟狐朋狗友接觸!”明明微笑著說:“不會的。聯系方式早就刪干凈了。”

“你肯定幫不了我,你走吧”

像明明這樣未復吸的社區戒毒人員并不少見,閔某就是其中一個,不過,他的狀況比明明糟糕得多。

禁毒社工楊凱與社區戒毒人員談話

禁毒社工楊凱回憶,2019年,他第一次來到戒毒人員閔某家里時,閔某蜷縮在床上,神情沮喪,地上到處是煙頭,房間里彌漫著嗆人的煙味。當時,閔某因為吸毒患上心肌腫大,7歲的大兒子也因妻子懷孕時吸毒,患上了腎積水。面對這樣的狀況,他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萬念俱灰地說:“你肯定幫不了我,你走吧。”

“上門家訪時,我遇到過許多像閔某這樣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戒毒人員,對他們的幫助要從解決最基本的需求入手。我一面安撫閔某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信心,要勇敢地戰勝心魔,一面積極聯系街道和社區,幫助他申請最低生活保障,緩解生活壓力,還幫他介紹工作,盡快融入社會。”楊凱說。

禁毒社工楊凱上門家訪時為社區戒毒人員理發

在街道等多方面幫助下,閔某燃起了生活信心,為了家庭和孩子,他決定“站起來”。楊凱為閔某聯系到一家服務公司上班,有了穩定收入,積極配合醫生治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閔某50歲出頭了,歡歡喜喜又生了一個兒子。現在大兒子也做了手術,身體明顯好轉。

閔某因為工作表現不錯,公司準備把他調到位于光谷的公司總部,但得知閔某曾經吸毒,又猶豫了。上個星期,禁毒社區楊凱專程去公司,為閔某做解釋說明,公司總部打消了疑慮,“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他說要努力工作、好好生活,為孩子們樹立榜樣。看著他臉上洋溢著喜悅,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在社區戒毒未復吸的戒毒人員還有胥某。

2021年1月20日,胥某剛刑滿釋放不久,楊凱和社區網格員一起上門家訪。胥某出生于1983年,至今未婚,父親病故,他和母親一起,靠母親微薄的退休金生活。

胥某患有強直性脊柱炎,不愛說話,也不喜歡與人接觸。楊凱和同事多次上門與他促膝談心,胥某漸漸敞開了心扉,與禁毒社工成了朋友,定期配合接受毒品尿檢和毛發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為了鼓勵胥某重回生活正軌,楊凱多次幫他聯系工作,但因為身體原因,胥某未能堅持下來。楊凱向社區和街道領導反映了胥某的困難,為他辦理了臨時救助,納入貧困吸毒人員家庭,逢年過節上門走訪慰問,送去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資。

社區戒毒人員胥某積極參與禁毒宣傳

2022年春節前,武昌區公安分局禁毒大隊大隊長廖峰一行上門慰問胥某,考慮到胥某難以承受工作壓力,鼓勵他現身說法參與禁毒宣傳中來,用親身經歷幫助更多的戒毒人員成功戒毒。胥某欣然接受,成為中南路街道戒毒宣傳志愿者,有了一份寄托,精神狀態一天比一天好。

12名解除社區戒毒人員未發現復吸

有人說,一日吸毒,終身戒毒;也有人說,戒斷毒癮是不可能的事。在中南街道中心戒毒社區禁毒社工楊凱不這么認為。在他看來,戒斷毒癮,既很難,也不是難于上青天,比如明明,就堅持得很好。

楊凱是一個滿臉和氣、熱心快腸的小伙子,今年34歲。來到武昌區中南街道中心戒毒社區,與“6.26”有關。2017年“6.26”前夕,武漢街頭有很多禁毒宣傳招貼畫,突然有一次看到,覺得禁毒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不久,他看到招聘禁毒社工的啟事,于是報了名,成為一名禁毒社工。沒多久,他被任命為中南街道中心戒毒社區組長,帶領這個擁有14名社工的團隊。

成為一名禁毒社工,楊凱梳理歸納戒毒人員的吸毒原因、戒毒動機及面臨的困難。“他們的身體因為吸毒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害,一些吸毒人員經歷過普通人無法承受的不幸。他們或游離躲閃或充滿渴求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他們對重回正常生活的渴望,意識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多么重要。我開始細心地分析他們的經歷,努力改變他們對毒品的錯誤認知,并制定個性化的幫扶方案,開展幫扶工作。爭取家屬的支持,街道、社區、派出所共同努力,我們形成了5+N的管控幫教聯動工作模式,讓戒毒人員享受全方位的愛與幫助,讓他們建立起重啟人生的信心。”

楊凱告訴記者,他們管理、幫扶的社區戒毒人員之中,3年未復吸辦理了解除中風險管理的社區戒毒人員,迄今已有12人。辦理“解除”之后,社區戒毒人員不必每個月“報到”,可以參加考試領取駕駛證,但中心戒毒社區仍然對他們延伸幫扶,一般每年對其采集一次毛發進行毒檢。對解除社區戒毒人員的后續“年檢”中,目前未發現一例復吸。

社區戒毒人員向禁毒社工贈送錦旗

記者了解到,武昌區中南街道被評為2022年全市禁毒示范街道,禁毒績效在武昌區排名第一。楊凱連續3年被評為優秀禁毒社工,2020年度被評為全省禁毒工作先進個人。

“從一次次走訪面談、一次次幫扶方案的執行中,我看到了一些戒毒人員的變化,看到了他們家人臉上露出的笑容。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我們工作的意義所在。”楊凱對記者說,也希望更多戒毒人員樹立信心,向禁毒社工敞開心扉,與毒友徹底決裂,回歸正常生活,戒毒就一定能成功。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